|
勤儉節約,是勤勞而節儉,形容工作勤勞,生活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 作為一種美德,勤儉節約首先表現為個人的良好修養。諸葛亮在《誡子書》上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我們應該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只有個人加強修養,培養珍愛大自然、珍愛勞動成果、善待萬物之心,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樹立牢固的榮辱觀,從思想上崇尚儉樸,才能在行動上增強節約意識,做到工作勤勞,生活節儉。 作為一種美德,勤儉節約表現為外在的生活習慣。它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在食堂用餐,吃多少打多少;辦公室起草材料,草稿可以雙面打印;光線充足時,關掉日光燈;在公共場合,隨手關掉用過的水龍頭……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只要我們用心,都會做得很好。形成良好的社會習慣,無形中也讓自己的品質得到提升。 作為一種美德,勤儉節約表現為一種社會責任。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是有限的,絕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說,節約是每個人的職責。而只有那些具有節儉美德的人才是對國家對人類有責任感的人。我們要切記“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居安思危,在工作、生活、作風等方面身體力行,倡導勤儉節約;在辦文、辦會、辦事等方面精打細算,在決策上實現科學化,避免重復投資浪費,帶頭摒棄奢侈浪費之風,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的擁戴。 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八項規定的新要求,充分表明了中央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了中央關心群眾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為民情懷。我們要充分認識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大現實意義,從現在做起、從具體事情抓起、從生活細節上抓起,認真落實各項節約措施,為構建和諧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奉獻一份力量。(記者 張錦明) |
87948f73-3b83-4755-88ad-44ad4737902d.jpg)
8af30dcf-bdf8-48e7-8684-75b1f9cf467d.jpg)

ffc26b77-04af-4fa5-b4a8-1080ab26b2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