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字當先,臨床科研不停息 培春生不僅是醫生和醫院行政領導,還先后擔任香格里拉縣及州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委員會委員、常委。繁瑣的行政管理和繁雜的臨床工作并未阻止他在醫學科研上積極探索的步伐,他把別人喝茶、聊天、串門、娛樂的工夫擠出來,堅持立足本職崗位,注重臨床實際需求,積極開展高原地區特、慢、重、危病方面的臨床科研工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刻苦總結臨床經驗。 大學畢業后,深知高原地區老百姓缺醫少藥實際困難的培春生,放棄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主動要求回到迪慶州的基層衛生院工作。他先后在東旺區衛生院、小中甸區衛生院等從事臨床工作,在當時條件相當限制的情況下,探索和創新開展了農牧民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者的救治方法,開展了中小型普外、骨科手術,填補了多年來衛生院空白項目。同時,在擔任所在區、鄉機關團支書期間,積極組織廣大團員開展了當時形勢下有意義的社會公益活動,受到了區、鄉黨委、政府的好評,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先進科技工作者。 從醫期間,他先后到上海、北京、昆明、成都、西安等地學習。其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昆明軍區總醫院創傷科進修學習期間,正是中越自衛反擊戰的關鍵時期,培春生主動要求到一線救治傷員的野戰醫院。在創傷中心,他奮戰在臨床一線,每天參加手術10余臺,積極完成了自己的學業,盡到自己救死扶傷的心愿,提高了創傷學實踐能力,特別是戰傷急救和戰傷急危重者的處理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得到了戰士們的好評和首長的高度贊揚。 1984年后,培春生先后到省內外重點學科和臨床基地醫院學習深造,參加了省級醫院組織的醫療隊到基層鄉、縣級醫院調研常見病及心血管病的普查,深入農戶家中進行科學普查心血管方面疾病,為研究心血管病人群的預防和治療、解決高原地區患心血管病群眾的疾苦獲得第一手醫學資料作出了貢獻。 2000年以來,針對迪慶及周邊藏區高海拔農、牧民地區高血壓患者較多的實際,他同云南大學生物遺傳學的國家級專家一起走遍東部藏區的山山水水,為高血壓病患者進行了全面的普查工作,并為高原地區農、牧民患高血壓病的原因進行了嚴格的基礎性科研分析,從DNA的結構中找出其發病的原因,并為進一步查清高原人群的高血壓病提供了科學依據。 醫者仁心,履職為民添光彩 培春生在完成好本職工作后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性活動,常到弱勢群體中間問寒問暖,解決問題,架通聯系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橋梁,向黨委和政府反饋各族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呼聲。培春生在每次政協全會期間,都認真到群眾中做會前調研,收集資料,以提案方式或在政協常委會上的建言獻策,向政府反應社情民意。一批涉及迪慶民生問題、醫療問題和環境保護問題的提案:治理城區三河、防治城區空氣污染、合理開發有限資源確保持續發展、出臺市民文明準則、加強對艾滋病人和感梁者的防治措施、明確州縣醫院合并后的行級別等的建議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其中8個建議案榮獲 “優秀提案”。 在培春生的身體力行和各級的重視下,如農村衛生室聘用醫務者的待遇問題、農民享受新農合的報銷比例問題、農村小學生入校后的健康問題、小學生的各種補貼問題、提高基層衛生醫務者的生活待遇問題、醫院的設備問題、改善病人的住院條件及治療環境等提案得到了逐步落實,踐行了一名合格政協委員的職責。 勤耕不綴,四十春秋譜華章 上世紀80年代的香格里拉縣人民醫院,醫療條件十分困難,但作為醫院業務副院長和科室負責人,培春生帶領全體外科醫護人員開展了腰椎板內固定術、胃空腸Y型吻合術、膽腸吻合術、前列腺摘除術、腎和膀胱取石術、甲壯腺次全切除術、腹膜外子宮下端切開取胎術、膝關節融合術、小兒肱骨髁間骨折微創復位術、肝葉切除術、肺葉切除術、先天性動脈管道未閉結扎術、腓骨帶啼代潛尺骨移植術、膽管取石術、顱內深部腫瘤摘除術、嚴重腦銼傷病人開顱清創術,這些綜合性的大外科手術治愈了患者,減輕了費用,提高了醫院外科學界的水平,彌補了迪慶州醫院外科領域的空白,提高了醫院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