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設是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也是整合資源,理清渠道,強化監督,確立職權分明的機構運行的重要前提。目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進入了最后的“整改落實、建章立制”階段。在這重要關節,防止制度作秀,發揮制度籠子作用,是整個群眾路線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制度建設要發揮“一把手”帶頭帶動作用。“一把手”是統帥,在各項工作中總攬全局,具有“領頭羊“和“風向標”的作用。因此,在具體制度建設上,只有“一把手”真正重視,把制度建設重要性放在心頭,擺在關乎單位長遠發展的高度上,才能進一步自覺參與其中,并帶動屬下廣大職員積極參與,在彌補制度漏洞及創新制度體系上集思廣益,為建立更加完善和充滿活力的制度體系打下良好基礎和氛圍。 二、“制度”建設要立足于具體實際。離開了具體的實際,“制度”的約束對象就變模糊,其規范作用也就成擺設,整個制度建設容易成作秀工具。因此,在制度的建設中,只有做到制度建設與實際具體結合,把“制度”的規范效能鎖定在具體環境和對象中,在實際對象中尋求改革對象和資源整合渠道,進一步厘清機構內的權限職責,最大范圍實現監管效能,進而保證制度的針對性,使制度在具體的執行中做到有的放矢,充分發揮作用。 三、制度建設要體現民主集中制原則。“制度”作為具有約束規范的體系力量,是集體意志的集中和執行。因此,在整個建立“制度”的過程中,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尤為重要。只有民主而不顯現集中,則“制度”會缺乏剛性、針對性和執行力而成散沙一盤。如果少了民主而只強調集中,則“制度”唯以體現個別意志而缺乏穩定性和凝聚力,或極易成為權力代言及利益輸送渠道,對機構運行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運行健康、執行有力的“制度”構成必定是在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上產生的。(維西住建局??沈瑋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