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有些為官者“為官不易”之聲不絕于耳。對此應引起關注和警惕。筆者認為,“為官不易”暴露出了兩種情緒。 ?一種是暴露出對待工作的畏難情緒。十八大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為官者”作為“藍圖”的參與者、設計者和執行者,細化“藍圖”為若干實際操作后,責任大了,工作繁了,任務重了,操心事多了,壓力自然也就上來了。同時,部分“為官者”因能力水平限制而不足以應付新形勢、新環境下的工作局面。重壓下,“為官不易”實屬對工作畏難的情緒反應。 對于這種情緒,我們大可不必風聲鶴唳、口誅筆伐,以寬容心態待之亦可。退一步講,工作壓力可以找到釋放渠道,能力水平也可進一步通過后天因素培養激發。只要肯多學習,多摸索,多調研,多互鑒,提高其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科學的工作態度和思維方法,樹立積極理性健康的工作態度,從而杜絕滋生畏難情緒的可能因素,使“為官者”有更大作為。 另一種則暴露出“權力”理性回歸后對“為官”角色的不適應情緒。十八大后,在各項政策和禁令下,制度“籠子”織密了,“權力”規范化而漸歸于本位。隨著“權力”的理性回歸,官員頭上的“緊箍咒”被勒緊了,“升官發財”的黃粱美夢被斬斷,企圖僭越“權力”規范而“亂作為”便多了風險和成本。因此,“權力”成了?單純的執行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這對“權力”懷有非分之想或沉迷于用權力“亂作為”的“為官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在這樣的環境下,其“為官不易”之聲暴露出的更多是一種“權力”失去“附加值”后無所適從“為官”角色的失落情緒。 這部分“為官者”所暴露的情緒表明了對規范“權力”的制度設計符合“權力”的運行規律,并在實踐中得到了應驗,發揮了實效。但是,還得提防和避免在制度漏洞及監管缺位下“為官者”對“權力”的非分之想因“不適應”情緒發酵而死灰復燃、絕處逢生。所以,在“權力”理性回歸的同時,制度網、監督網還需不斷織密筑牢,各項禁令及規定等措施還需要不折不扣進行。(維西住建局??沈瑋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