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建塘派出所社區民警余付芝 ![]() 與流動人口交心談心。 ![]() 余付芝是香格里拉市公安局建塘派出所的一名普通社區女民警,工作近20年來,得到了社區群眾老老少少的好評。由于她樂于為民辦實事,安于在崗位上默默奉獻,大家都稱她為社區的“余姐”,把她視為自己家里的貼心人。 1996年參加工作起,余付芝先后從事過刑偵、治安、社區、辦公室等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轄區人民群眾做了大量的好事實事,生動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 執著追求著便民利民的目標 在擔任建塘派出所戶籍民警期間,余付芝憑借著自己的細心周到、認真負責和勤奮努力,以優良的作風、熟練的業務、公正的執法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戶籍工作,使戶籍室成為建塘派出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經常提醒自己:戶籍內勤民警的崗位再平凡不過,但這里卻又是最重要的崗位,因為這里是公安機關最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窗口。 戶籍窗口日常工作除了正常辦理戶口和身份證以外,每天都要接待很多查詢、項目更正等瑣屑之事。對待每一位群眾,余付芝都會像對待親人一樣,用耐心、細心和熱心去辦理每一個戶口、每一張身份證,站在群眾的角度用心去處理每一件事。幾年來,她堅持自修學習,研讀各種業務書籍,做到通曉業務知識,增強服務本領。不僅如此,還堅持學以致用。面對“繁、雜、細”的戶籍工作特點,做到手勤、嘴勤、腿勤,當天的事當天清,檔案整理規范有序,工作有條有理。 建塘鎮轄區有常住人口3萬多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頒發工作量相當大。由于轄區人口多,戶籍管理人員人手有限,戶籍室的工作相當繁重,早上班,晚下班,夜晚加班,是家常便飯。等她下班時,經常已是燈火闌珊。通過余付芝和同事的辛勤工作,僅在2011年度,建塘派出所戶籍窗口共辦理二代身份證共2395份、辦理出生登記業務287人、死亡注銷74人、戶籍業務市縣內遷入 453人、市縣內遷出246人、所內移居9125人,并且率先在全縣范圍內完成補落戶人口清理排查工作。 在戶籍辦理工作中,余付芝經常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受到群眾無理的指責、挑剔和誤解,但她始終面帶微笑耐心解釋,遇到群眾一遍聽不懂的,講兩遍、三遍,直到群眾弄懂滿意為止。面對這樣一位態度誠懇、和藹親切的女民警,群眾不僅消了怨氣,還帶著滿意而歸。為了工作,余付芝還學會了說藏話,可以和社區群眾順利交流。 轄區居民的事就是余付芝自己的事,三尺平臺就是她為民服務的舞臺。在工作上,她總是盡量做到完美無缺,干凈整潔的戶籍室雖然面積狹小,但里面總是洋溢著熱情的氣息。辦理二代身份證以來,每天都有很多群眾前來辦理,由于群眾領取不及時,大量的身份證積壓在了戶籍室。為讓群眾及時、順利地領取身份證,余付芝在戶籍室開展了“送證上門、友情提醒”等便民活動,讓群眾在辦理二代證時留下聯系電話,在身份證到來后通知辦理者,便于群眾領取。對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殘疾人實行上門送證。一系列的舉措受到群眾的歡迎和稱贊。 自“三訪三評”及“四群教育”工作開展以來,余付芝得知,建塘鎮諾西村吃古組村民阿茸2011年因交通事故導致雙腿殘疾,行動不便。身體殘疾導致阿茸產生自卑心理,經常躲在家中不愿意出門面對生人,導致她遲遲未辦理二代身份證。阿茸近期外出看病需要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證,她和家屬為此感到十分焦慮。余付芝及時將這一情況向所領導進行了匯報,所領導對此事高度重視,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工作態度,及時與戶籍室研究阿茸身份證辦理的相關事宜。 余付芝驅車趕往阿茸家中,為其宣傳國家相關政策,并與她親切地拉上了家常。通過一個上午的溝通交流,阿茸漸漸地接受了她,并且答應一同前往派出所辦理身份證。隨后,余付芝將她接到派出所辦證廳免費為其辦理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了卻了阿茸多年的一項心愿。當辦理完身份證后,阿茸含著淚水對余付芝說:“開勒,開勒(藏語,意為謝謝)。” 體貼群情,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從點滴做起,全力追求群眾的滿意。余付芝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建塘鎮轄區工作的時間長了,認識的人也多了,在上班或下班的途中,經常有群眾攔住問這問那,她總是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答復。經常有人找她辦理戶籍和身份證,她也從不推辭,辦好后還主動給人家送上門。她覺得讓群眾少跑路辦成事,她自己心里感到踏實。尤其是節假日期間,前來派出所辦理身份證的人員猛增,經常排隊造成擁擠。為了方便群眾,余付芝想出了預約辦證的辦法,并將自己的聯系卡發給群眾,先收齊辦證人的有關手續和資料,自己加班加點辦好,然后再通知辦證的群眾直接來所領取,免去了大家排隊等待之苦,受到了群眾的一致稱贊。有時為了方便一些路遠的群眾辦事,余付芝還將自己的聯系方式告訴群眾,隨叫隨到,來了就辦,辦好就走。 瑣碎之中凝聚著服務的真諦 2003年,因工作需要,余付芝由香格里拉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調至建塘派出所擔任社區民警一職,成為了建塘派出所第一批女社區民警,分管北郊社區工作。 在當時,對于許多群眾來說,社區民警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人們對社區民警的工作更不了解,在普通人眼中,警察的工作職責就是維護社會治安、打擊違法犯罪,然而做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工作職責、范圍和需要付出的努力卻遠遠超出許多。余付芝在工作中每見到一個社區里的人總是滿臉笑容說:“您好!我是派出所的社區民警,我叫余付芝,分管社區的日常公安工作,有事情請聯系我,這是我的聯系卡,我的電話24小時開機,謝謝。”初來乍到,受群眾的冷嘲熱諷、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余付芝剛下社區時,走訪農戶,群眾幾乎是閉門不聞。 有一次,余付芝只好強行推開某一戶的門。進門后,余付芝主動介紹自己,熱情幫做家務事,主動與農戶溝通、嘮家常,最后得到了這戶居民的接納。晚上回單位后,她便把走訪過的人家在大腦里回憶了一遍,防止今后遇到走訪過的群眾認識她,而她不認識或叫不準對方的尷尬局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群眾逐漸接受了余付芝。在閑暇納涼時,群眾相互推介她,在鄰里交流時經常提起她,在遇到困難時常常想到她。在以后的入戶工作中,入戶成功率達到了100%。 在平時的工作中,余付芝心系百姓,始終如一地把百姓的疾苦當作自己工作的航標。余付芝常自勉的一句話就是“你心里裝著群眾,群眾心里才能有你”。為方便社區群眾,了解社情民意,她準備了一本日記本隨身攜帶,群眾親切地稱之為《聯心日記》,在日記中記載著群眾的點滴要求,大到辦理戶口、暫住人員子女入學問題,小到家庭不和、鄰里糾紛、甚至路燈不亮等一些小事,她都一一記在本上,并把小事當成大事來辦,想盡一切辦法加以解決。為此,她兒子常埋怨說:“家里的事你一件也記不住,人家的事你比誰都記得清楚。” 從事社區民警工作以來,余付芝走進社區結人緣,善辦小事換民心,特殊群體交朋友,抓好防范保衛安,化解矛盾促和諧,做到了服務方式零距離、接待群眾零推托、受理業務零積壓、服務質量零投訴、辦理業務零差錯。幾年的時間,余付芝練就了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見人知名、提名知情的基本功。北郊警務區發案逐年下降,民事糾紛逐年減少,人口“雙熟率”達到了100%。做一名社區民警容易,做一名好的社區民警不容易。根據這些年社區工作的體會,余付芝認為,如果你有畏難情緒,見硬就回,就永遠也做不好。 余付芝認為打擊懲治犯罪分子固然重要,但幫助刑釋解教人員浪子回頭,重新融入社會才是至關重要的。在與刑釋解教人員的交往中,她總結了“三步工作法”。第一步對他們進行再教育,因人而異,使他們知法、守法,矯正不良行為,重新喚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第二步對他們關心、體貼,加強感情溝通和交流,使他們感受到人格尊重,讓他們知道社會對他們表示認同和接受;第三步幫他們辦實事,解決生計問題。在余付芝的轄區中有一名叫楊文武的男子,因盜竊判緩刑后一直沒有工作,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余付芝便想盡辦法給他謀出路,并托自己的親友幫助楊文武找了一份工作。楊文武沒有辜負余付芝的一片苦心,踏實做人認真工作,家庭生活慢慢有所起色。楊文武對余付芝心存感激,他常說:“是余警官給了我人格的尊嚴、生活的希望,我感激她一輩子。” 通過多年的社區工作實踐,余付芝探索出了一條內部挖掘潛力、創建平安社區的新路子,即利用推廣“單元工作法”的機會,動員廣大社區群眾積極參與社區管理,形成對社區內流動人口、“社會人”、刑釋解教人員、劣跡青少年、涉藏人員等幾種人的管理合力,使轄區人口的一舉一動都在她的視線之內。由于工作成績突出,曾多次被香格里拉縣公安局授予“個人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2年10月,香格里拉縣公安局成立了建塘派出所建塘社區女子分隊,因工作需要余付芝從北郊社區調整到建塘社區,并擔任派出所社區副中隊長兼建塘社區女子分隊分隊長。女子分隊6名成員此前均未從事過社區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余付芝主動帶領大家開始了工作,并將多年的社區工作經驗向同事傾囊相授。 建塘社區是香格里拉縣建塘鎮最大的社區,位于香格里拉縣城中心地段,是一個人口眾多、場所復雜的社區,有3個農貿市場,諸多的娛樂服務場所,人口超過1.5萬人,流動人口多,而女子分隊成員剛從事社區工作,遇到挫折往往容易心灰氣餒,但是余付芝沒有退縮,對所有成員言傳身教,在做好每一個民警的思想工作同時充分發揮女子的細心和親和的優勢,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起了全體分隊民警的工作信念與信心,逐漸將社區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在她的帶領下勾畫出了一幅和諧平安的建塘社區警務圖。 從參與轄區門牌號編寫、擔任中小學法制副校長、消防義務監督員,到調解鄰里糾紛、24小時接受公眾場所治安報警,余付芝和女子分隊都認真辦理,到第一線為民辦實事。2004年,她到吉迪社區下鄉時,正當采集松茸季節,一個3歲多的小孩在過獨木橋時突然掉到河里,余付芝聽到呼救聲,立刻跳進齊腰深的湍流中,救出了小孩。事后,她沒有告訴單位同事,還是小孩家屬說了派出所的領導才知道。有一次,城區一個小學學生放學時發生擠碰,雙方家長叫來人,群架一觸即發,余付芝接到群眾通報后,馬上到現場進行調解,要求大家各退一步,教育好各自的小孩。由于雙方家長都認識她,一場公眾場合斗毆得到了化解。今年4月,有一位她認識的開店老板急忙找到她,反映說接到一個電話,說是他有一個快件中發現有毒品,要求他寄錢免災,不然就報警。余付芝分析后,告訴他是電話詐騙,避免了老板無謂的損失。 作為一名女同志,許多人都想多抽點時間照顧家里,但她卻很難在家里相夫教子,享受天倫之樂。因她的愛人在消防大隊工作,經常要在德欽、維西基層上班,很難過問家事。照顧孩子和家人的責任就全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肩上。她經常為了工作而忘記了接孩子放學,盡管孩子總是說:“媽媽永遠只愛工作不愛我”,但她還是從未因為家里的事而耽誤工作。小孩1歲時,她背著去社區走訪民情,周末也不休息。每年,她平均要走訪3000多個家庭,辦理7000多個居住證。為此,她獲得過云南省“云嶺好警嫂”的稱號。 在余付芝工作參與下,目前,建塘警務室已成為了民警工作的“落腳點”、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點”、處理治安問題的“執勤點”、為民排憂解難的“服務點”,她所管社區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目標,贏得了社區群眾的擁戴。 ? |


87948f73-3b83-4755-88ad-44ad4737902d.jpg)
8af30dcf-bdf8-48e7-8684-75b1f9cf467d.jpg)

ffc26b77-04af-4fa5-b4a8-1080ab26b2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