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洱海生態保護 記者 楊崢 攝 洱海 碧水長流山更青 大理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初在大理的叮囑:“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近一年過去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如何確保洱海青山永在、碧水長流?洱海保護的成效又如何? 春去冬來,大理把洱海治理當成頭等大事,頭號工程,緊緊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多管齊下,采取綜合措施,堅持“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學治湖、全民治湖,推進網格化管理”,洱海保護治理取得新的成效,“十二五”以來的Ⅱ類水質總體優于“十一五”期間。 湖濱生態濕地逐漸恢復 2015年12月9日,記者在洱海上游的大理市上關鎮小街排灌溝低污染水處理濕地,只見剛剛建成的濕地里野鴨成群,一個個清澈見底的濕地塘中,白色的海菜花競相綻放。“海菜花是好水質的‘標志物’,Ⅲ類以下的水質就不長。”大理市洱海流域保護局項目部工程師段能說,大理市今年完成了3.8萬平方米的海菜花種植,不但凈化水質,還成了一大景觀。 在羅時江河口濕地,亭臺樓宇、小橋流水,美不勝收。段能指著中間的亭子說,羅時江濕地約有1500余畝,所有羅時江的水都會進入濕地,經過凈化后流入洱海,使得洱海水質有了明顯提升。現在,洱海邊建成的洱海月濕地公園、波羅江入湖河口、上關片區江前江尾生態濕地等,點線成片,將洱海包圍。目前,已建成5486畝,在建的有6251畝,并同時規劃建設干海子、大茂坪等零星庫塘、湖濱、河口、生態溝渠等濕地7955畝,共計將恢復濕地20000畝。 “大理市20000畝、洱源縣10000畝,共計規劃30000畝濕地建設。”大理州洱海流域保護局局長段彪說,今年以來,共流轉土地8150畝,完成綠色水稻等生態種植9萬畝,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7萬畝,建成農業尾水生物凈化多塘系統85個,洱海生物多樣性正漸漸恢復好轉。 有力遏制面源點源污染 “做夢也沒有想到糞便能賣錢。”大理市上關鎮和尾村村民董洪明說:“原來在路邊放牛,牛糞倒處都是,下雨就會順著雨水流到洱海中,現在,家里養了30頭豬,7頭牛,順手揀起路邊的牛糞,每天兩次把糞便送往收集站,就有30元收入,算下來一個月能收入上千元。不但有了零花錢,小孩子的學費也不愁了”。 云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關收集站負責人介紹,近幾個月,收集站每天能收集糞便180噸左右,牛糞每噸80元,雞糞每噸120元,豬糞每噸100元,他們設在大理的三個點,估計今年能收20萬噸糞便,公司將其制成有機肥出售,不僅減少了對洱海的污染,也達到生態效應與經濟效益雙贏。 “大理市和洱源縣建成有機肥加工廠及8個配套畜禽糞便收集站,推廣使用有機肥1.1萬噸。” 段彪說,大理切實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同時積極鼓勵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此外,大理啟動全長6.2公里的大理市北片區綜合管網建設,引入PPP模式實施環湖截污(一)期工程,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5座、重點集鎮污水處理廠9座、村落污水處理系統114座、截污干管渠40.5公里,支管網602公里,建成垃圾轉運站10座、垃圾填埋場3座和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日處理垃圾1010噸。加大執法力度,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17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6件,行政拘留4人,公開審理“電捕魚”典型違法案例2件,封堵排污口1378個。 洱海保護制度化全覆蓋 “洱海保護治理是2015年大理最重要的工作,掀起了陣陣治理高潮。”大理市委副書記羅松全說,他的手機上每天都會收到短信,當天大理收集處理垃圾的量清清楚楚。排名連續倒數的鄉鎮,就會找鄉鎮領導談話。 大理州州長楊寧說,大理新組建大理州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調整充實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洱海流域保護治理領導小組,組建州、縣市洱海流域保護管理機構和綜合執法機構,配齊流域鄉鎮專職領導和鄉鎮環保工作站所,嚴格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 同時,編制《洱海綠色流域建設與水污染綜合防治規劃(2010——2030年)》,編制《洱海流域保護治理與流域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及7個專項子規劃,科學指導保護治理。深入開展“三清潔”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采取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同步推進的工作實績考核機制,按照“黨政同責、屬地為主、部門掛鉤、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工作原則,實現洱海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溝渠、村莊、道路環境綜合治理責任制的全覆蓋。 目前洱海水質已超過“十一五”期間Ⅱ類水質標準月份總數7個月。流域生態系統進一步恢復,洱海沉水植物生物量由2006年的16萬噸增加到現在的19萬噸,洱海水生植物漸漸恢復達35種,湖內已絕跡多年的洱海土著螺螄、圓被角無齒蚌等物種又重新出現。蒼山森林植被覆蓋率從73%提高到96.78%,洱海保護治理取得新的成效。 記者 管毓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