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里話·捎北京 ? 《哈尼古歌》驚艷米蘭世博會 2015年10月31日, 云南哈尼梯田農耕文化原生態民族歌舞劇《哈尼古歌》,結束了在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半年的駐演,凱旋歸國。半年間,《哈尼古歌》共演出1000余場,吸引了100多萬人次觀看演出。這臺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精品文藝節目,成為了米蘭世界博覽會上觀看人數最多的節目之一。同年12月初,這臺匠心獨具、展現云南民族文化獨特魅力的節目,又在冰天雪地的冰城哈爾濱拉開了帷幕。 《哈尼古歌》是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流傳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南岸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金平縣以及建水縣坡頭鄉、普雄鄉等哈尼族聚居地區。由于哈尼族沒有文字,所有文化都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來沿襲傳承的,《哈尼古歌》的演唱內容,囊括了哈尼族的生產勞動、宗教祭典、人文規范、婚喪嫁娶、吃穿用住、文學藝術等方面,貫穿了哈尼歷史文化發展的軌跡,堪稱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書”。 為挖掘、整理、傳承和推廣哈尼梯田農耕文化,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實施了哈尼梯田核心區及周邊傳統村落保護和恢復、文化工作者進村入寨搜集整理民間古歌古舞、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發現與培養、建立民族文化傳習基地、開建哈尼梯田文化傳承學校等一系列有效工作,派人專程遠赴緬甸、老撾、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的阿卡地區(哈尼族在境外稱為“阿卡”),將國內已經失傳、在阿卡地區尚有保存的哈尼族古老民俗、傳統歌舞文化搶救回來。把《哈尼哈巴》《哈尼四季生產調》《哈尼多聲部》、樂作舞等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拍攝《哈尼古歌》電影……在此基礎上,組織《哈尼古歌》農民合唱團、召開《哈尼古歌》打造工作研討會、舉辦初級《哈尼古歌》匯報表演、與東方演藝集團合作對《哈尼古歌》進行國際化包裝、邀請著名韓國“韓流”派導演金正權擔綱《哈尼古歌》編導,共同打造這部表現紅河哈尼梯田以及哈尼梯田農耕文化的原生態民族歌舞劇。 經過艱苦的努力,《哈尼古歌》終于出爐,演出劇場采用了哈尼梯田造型的創意設計,大屏幕上播放的是哈尼梯田的畫面,演員們的表演就像在梯田的田埂上演出,亦幻亦真。演出現場也設計成了梯田的模樣,座位像田埂,地毯似梯田,銀幕,演員,觀眾席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哈尼梯田的恢弘氣勢和四素同構生態景觀、南方稻作文化的藝術展現、人與自然的永恒和諧主題與神秘天籟以及云南哈尼文化悠遠質樸的奇特魅力,令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如癡如醉。據悉,該劇將長期演出。 記者 鄭千山 李春林 謝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