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這一年 春風化雨露 紅利惠百姓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1-18 11:50:42

目前,魯甸地震災區受災群眾已陸續搬入新居。圖為一村民在新建房中開起小超市。記者 黃喆春 李秋明 攝

● 2015年1月至9月,全省累計投入校安工程資金15.53億元,開工143.07萬平方米,竣工58.40萬平方米

● 截至2015年10月,共扶持9.8萬人創業,帶動24.7萬人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7.99萬人,完成年度目標的105.53%

● 2015年1月至9月,全省新農合參合人數達3284萬人,參合率98.51%

拉家常、聊民情、談生產、問生計。201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每到一地總是仔細詢問著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體現出對邊疆各族群眾深深的“民生牽掛”。民生工作千頭萬緒,集中到一點就是要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住房條件、更優美的環境,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

回望過去的一年,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云南緊貼民生需求,主攻民生短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十二五”圓滿收官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這一年,我省堅持把擴大就業作為首要任務,實現了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繼續快于城鎮;這一年,我省高度重視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大力實施各項教育惠民工程,提升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公平;這一年,我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著力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更多基層群眾享受到改革紅利……

夯實基礎促公平

基礎設施落后、教育資源不均、貧困地區教育欠賬多,這是云南教育發展不能回避的瓶頸。一直以來,云南在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努力從未停步。

“我是大山里走出來的,我深知山里孩子讀書上學的艱辛。要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根本之路還是要發展教育。”省委書記李紀恒有著切身感受的這段話代表著全省各級干部對發展教育的強烈使命感。

2015年,我省在積極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校安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教育信息化等工程項目全面推進,全省辦學條件明顯改善。2015年1至9月,全省累計投入校安工程資金15.53億元,累計開工143.07萬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58.40萬平方米;全省設施設備購置已安排下達資金9.7億元,已完成設施設備購置5.53億元。

在“硬件”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各項教育惠民政策落實力度也不斷加大,廣大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15年,我省已建立覆蓋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截至10月30日,各級各類教育(義務教育階段除外)資助學生130.4萬人次,資助資金32.57億元,做到了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已下達寄宿生生活補助資金29.37億元,營養改善計劃補助資金40.76億元,惠及268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學生和499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

“現在我們每周都能吃上肉了。”用勺子扒拉著不銹鋼飯盒里的蔥炒肉片,會澤縣老廠鄉中心學校四年級學生張同學臉上洋溢著幸福。如今,學校供應的“完整午餐”,每餐有2至3個菜,每周至少吃上2餐肉,營養改善計劃讓孩子們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創業就業出實招

前不久,90后大學生創業者吳奇研發的“智能澆水控制器”通過“網店”打開了銷路,他也成為了2015年6月10日正式上線的“云南人社眾創網”首批受益者之一。作為全國首家以“互聯網+人社”模式打造的“一站式網絡創業園”,目前該平臺已入駐市場主體508家,促成線下創業產品銷售合同2300余萬元。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國家“雙創”政策背景下,不少媒體將2015年稱為“創業年”。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如何激發市場活力,全面促進就業,也是2015年云南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務。近日,省長陳豪在部分創業園區調研時指出,“雙創”在云嶺大地上正形成燎原之勢,進一步推進了就業創業,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年來,我省制定出臺了新一輪就業創業政策,以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為重點,統籌做好轉移勞動力、化解產能過剩中失業人員、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創業工作,加大對就業弱勢群體、困難人員以及特殊群體的就業創業扶持力度,營造良好創業發展環境,積極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

“援企穩崗、推進人力資源綜合開發、實施精準職業培訓……一系列‘實招’精準發力,創業帶動就業帶來的倍增效應逐漸顯現。”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5年10月,我省通過貸免扶補、創業擔保貸款等創業扶持措施,共扶持9.8萬人創業,帶動24.7萬人就業;“兩個10萬元”共扶持小微企業1.78萬戶,帶動就業9.73萬人。

此外,為提升就業創業公共服務水平,全省建立健全了失業人員求職登記、下崗失業人員求職登記和網上招聘信息系統。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7.99萬人,完成年度目標的105.5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6%,控制在年度目標4.5%以內。

織密醫療保障網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一直是他們最為關注的現實問題。2015年,我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10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7項重大衛生服務項目,加強農村基層衛生建設特別是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沉,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與期待。

“前段時間我住院看病,合計花費了15萬多元,新農合報銷后,省了9萬多元開銷,經濟負擔減輕了不少。”家住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的李天明老人通過新農合領到醫療補償款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隨著我省“新農合保基本、大病保險做補充、醫療救助來兜底”的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建立,更多像李天明老人一樣的基層群眾正在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2015年,我省進一步加大新農合覆蓋面,截至9月30日,全省新農合參合人數達3284萬人,參合率98.51%;不斷完善社會保險政策和管理措施,醫療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省2015年全年參保人數達1140.30萬人,超額完成年度擴面目標。

針對醫療資源結構不合理、利用不平衡的問題,去年我省啟動46個縣95所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試點醫院全部取消了藥品加成,出院人數、門(急)診人次、手術臺次明顯增長;城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實現了全覆蓋,395個鄉鎮衛生院與縣級醫院對接組成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2015年,省政府還將“關愛婦女兒童健康行動”再次列入當年10件惠民實事之一。“經努力,全省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23.33/10萬、10.9‰和8.42‰,全省農村婦女兩癌檢查覆蓋縣增加至106個。”省衛計委主任張笑春說,這組數字意味著2015年初定下的目標得到實現,也意味著更多群眾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保障。

記者 季征 李沙青 李海球

【循足跡·看變化】

城鄉娃娃們同上一堂課

“現在我們跟‘電視老師’做個游戲——幫烏鴉找石子,誰愿意上來?”2015年6月底的一天,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鄉曼諾小學的王海軍老師正帶著22個一年級學生上語文課。

“老師,我!我!”王老師話音未落,學生李云凡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按照“電視老師”的提示,李云凡點擊“烏鴉、辦事、瓶子”等漢字,屏幕上的烏鴉隨著他的操作把石塊逐一放到瓶子里……

這些“電視老師”來自2012年底由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實施的“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這個項目旨在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中確需保留和恢復的教學點配備可接收數字教育資源并利用資源開展教學的基本硬件設施,通過衛星或互聯網等方式,為教學點配送數字教育資源,并組織中心校幫助教學點利用項目設備與資源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

以前,作為邊境教學點的曼諾小學基本上只開設語文、數學兩門課,其他規定課程由于人手缺乏開不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實施后,曼諾小學開始利用數字資源,把音樂、美術等課程都開齊了。“以前下了課就急著回家,現在是‘賴’在學校不想走,孩子們不但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生活,單科成績也提高了不少。”王海軍感慨地說:“‘電視老師’都是大城市的優秀教師在授課,讓村寨娃娃與城鎮學生同上一堂課。”

像曼諾小學一樣,勐海縣已為全縣所有的教學點都裝配了包括電視機、電腦、音箱、教學視頻等在內的數字教學資源,基本實現設備配備、資源配送和教學應用“三到位”,使邊境孩子享受到了教育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記者 李沙青

常見病不出鄉鎮就搞定

2015年冬至剛過,昭通市彝良縣龍安鎮衛生院門前停滿了摩托車。“最近溫差比較大,患病的老人和孩子特別多。”鎮衛生院院長蔣光華一邊哄著哭鬧的孩子,一邊忙著診斷。他告訴記者,在龍安,老百姓有個頭疼、感冒之類的病不必再去大醫院排隊掛號,在衛生院就能得到及時診治。

衛生院作為縣(區)、鄉、村三級診療及預防保健網的“網底”,憑借其地緣優勢、人緣優勢、價格優勢,在農村醫療保健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現在衛生院的醫療條件好多了,還有新農合報銷,來看病的鄉親們越來越多。”蔣光華由衷地感嘆道,去年衛生院還購置中藥柜、煎藥機、頸腰椎牽引床等儀器,建成了中醫科,這些好處全是健康扶貧帶來的。

以前,小病拖、大病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在龍安鎮時有發生,隨著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的提升,這一現象有了明顯改變。據了解,作為我省健康扶貧對象,省、市、縣各級衛生計生部門摸底調查后,組織三級醫院與縣級醫院建立對口支援關系,培養基層醫務人員。同時結合衛生“三下鄉”、“萬名醫師下鄉”、“光明行動”等活動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看病就醫困難。

“2015年門診人次8511,出院人次1880,住院分娩率99.76%,嬰兒死亡率7.26‰……”這些數字,直觀地反映了龍安鎮衛生院健康扶貧后的效果。如今,像這樣的基層衛生院在云嶺大地星羅棋布,“小病不出村”變得越來越普遍。

記者 陳鑫龍

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

2015年12月7日下午,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接收了一位特殊病人,她是來自重慶市某單位的參保職工劉女士,在昆明女兒家居住時,因突發疾病急需住院。“如果異地醫保卡不能支付,我們一時去哪找來幾萬元錢治病呀!”如今已經痊愈的劉女士感慨。

劉女士是云南省啟動跨省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的受益者之一。截至2015年12月,云南省已與重慶、四川、貴州、廣西、海南、廣州6省(市)實現跨省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異地就醫墊付報銷難、執行政策難、就醫監管難、核實查處難等問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持續加大投入,使我省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民生保障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云南省醫保中心主任王艷君介紹,目前,云南省參保人員可以在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的6省(市)130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省外參保人員可以在云南省8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初步實現了跨省異地就醫。此外,我省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已覆蓋至全省16個州市,覆蓋人群由城鎮職工擴大到城鎮居民。截至目前,共有1131萬參保人員可實現異地持卡就醫即時結算,已有920萬人次進行了異地就醫購藥即時結算,累計結算費用61億元。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工作的實施,是我省醫療保險制度向縱深改革發展,全力服務群眾的又一巨大成果。

記者 李海球

【云嶺時評】

讓民生工程成為民心工程

“堅持把擴大就業作為首要任務,實現了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大力實施各項教育惠民工程,提升了教育質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織密醫療保障網,著力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剛剛過去的2015年,這些看得見、摸得著、見實效的民生工程讓民眾看到了政府部門為民服務的真情和誠意。

有人說“民生工程建設是干部的高考”,那民生工程最終能不能真正成為民心工程,則應是干部的高考成績。只有民生工程讓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改善、辦事更加便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心工程。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決心、信心,不如老百姓的熱心。對于民生工程而言,其最終能不能成為民心工程,應該把民意當成唯一的標準。人民群眾若是滿意、認可,那么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人民群眾若是不滿意、不認可,甚至滿腹牢騷,那么民生工程就還不是民心工程,還需要聽取人民群眾的聲音、意見,并且將這些聲音與意見反饋到民生工程下一步的建設中去,這樣,民生工程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正所謂“政之興廢,在乎民心”,民生工程要變成民心工程,就必須做到老百姓心坎里去。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囑咐,就是我省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的指南針。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對領導干部推進民生工程而言,要多干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多下問計于民、啃硬骨頭的功夫,并及時轉變思想觀念,變“政府配餐”為“群眾點菜”,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只有形成人民群眾參與、監督、決策的制度設置,才能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而人民群眾的生活也才能得到改善、有更多的獲得感。

龍敏飛

【心里話·捎北京】

給鄉村教師多些學習機會

“變化太大了,學校在一天天變好,收入也大幅提高。”深冬的早晨,剛給孩子們做完早餐的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小學的老師農加貴,向記者細數著一年來的新變化,“教學樓由土木結構變為磚混結構,營養餐標由原來的3元變為4元,電腦教室正在建設中;自己的月工資也從3280元增加到現在的4751元,每月20日前都準時收到。”

從1986年至今,農加貴一直堅守在我省唯一的麻風病村落松地村教學點,也是唯一的老師。“所有的課目,能教的我都盡量教,實在不懂的美術和音樂,我就給他們看、聽,盡量模仿,我想讓孩子們多懂些知識。”農加貴憨厚地說。

“城里學校淘汰的教學用具,可不可以給鄉村學校再利用一下?鄉村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太少了,可不可以多創造一些機會,讓我們多增長些見識,好教給孩子?”談到期盼,思索了半天的農加貴提出了這兩個要求。

記者 李沙青

好政策讓創業者信心更足

從上門服務做零散家教,到創辦昆明小博士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昆明弗途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初步成功,大學畢業生翟江寧一年多來的變化,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翟江寧坦言:“我取得的成績,得益于云南省扶持大學生就業創業系列好政策。”

翟江寧從大二開始做家教,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可。然而,正當她著手擴大培訓規模、準備大展拳腳時,卻遭遇欺騙,公司一次虧損了10多萬元。“當時銀行卡上只剩下36元錢。”翟江寧說,正當一籌莫展之際,意外得知云南省新出臺了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好政策,她申報獲得“云嶺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3萬元的無償資助,由此重新起跑,注冊成立昆明小博士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并申請免費入駐到國家級昆明經開區大學生創業園,經過半年時間打拼,就還清了借款。

“政府的鼓勵與幫助堅定了我創業的信心和決心,未來將投身‘互聯網+教育’軟件開發行業,為云南教育事業貢獻力量。”有好政策的扶持,翟江寧對未來信心十足。

記者 李海球

為鄉村醫生提供更多通道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馬鞍底鄉地西北村衛生院醫生吳析慰,這個鄉親們眼中永遠年輕的“小伙子”,肩負著11個自然村2400多人的衛生健康責任。

2007年,吳析慰從云南省中醫藥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后,回到地西北村當了一名鄉村醫生。“剛參加工作時,村民錢有華因劇烈腹痛,無法解小便。腹痛難忍,無法確定是否患尿潴留病。”吳析慰說,僅靠學校所學知識無法確診,只能冒著耽誤第一治療時間的風險將病人轉至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行醫,吳析慰至今還心有余悸。

“現在,我們每年都安排業務骨干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上級醫院定期到縣里舉辦知識講座,遇上技術難題還能遠程會診……”吳析慰告訴記者,現在醫療技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一般的疾病在衛生院就能得到解決。

“增加藥品種類數量、增加基層醫務人員繼續教育機會、為在基層服務的年輕村醫提供合理的晉升通道……”吳析慰話語中帶著期盼,“這不僅是我的心愿,也是全省諸多基層醫務人員的心愿。”吳析慰坦言。

記者 陳鑫龍

【熱議·點贊·期待】

?大學生創業者陳燕鵬:

2015年我省細化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大的新政策、新措施幫助大學畢業生實現就業創業。如大學生開“網店”可按照規定申請享受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政策,以及一次性2000元的現金補貼等優惠,這些舉措值得贊賞。

?網民Bay:

醫療服務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存權的基本要求。一要加大投入,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二要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三要不斷加強我省民族地區縣、鄉、村醫技人員的培養和培訓力度,提高基層衛生醫務人員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民族地區廣大群眾服務。四要加強民族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網民SA灑: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想解決我省的民生問題就要優先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就應加大對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民族地區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使各學校辦學條件、經費投入和教師的配備及其待遇大致均衡。

?網友地方后:

云南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提高到470元,住院補償封頂線提高到12萬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6.49%。希望下一步能適當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云南日報)

責任編輯:拉初
天天视频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 国产女人精品视频国产灰线|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本一二三精品黑人区|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 2022国产精品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国产2021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秘入口18禁麻豆免会员|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熟女少妇aⅴ免费久久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www|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四虎一影院区永久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看SSS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