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委宣傳部、開發區管委會,州委各部委,州級國家機關各委辦局,各人民團體,州屬各企事業單位,省屬駐州各單位: 為進一步推進全州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倡導生態文明殯葬新風尚,營造有利于殯葬改革的良好氛圍,推動我州殯葬改革和殯葬事業更好服務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據省、州關于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工作的有關要求,現就開展殯葬改革政策解讀及宣傳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宣傳殯葬改革政策法規,倡導文明節儉、生態環保、移風易俗殯葬新風尚,為全州殯葬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二、宣傳重點 (一)加強“法治殯葬”宣傳。宣傳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迪慶州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法規和文件精神,突出宣傳實行遺體火化、推行骨灰節地生態安葬、禁止散埋亂葬,以及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等有關規定。(2018年8月—10月) (二)加強“生態殯葬”宣傳。宣傳民政部等9部門《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民發〔2016〕21號)和骨灰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大力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提高群眾認可度,逐步向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轉型。由州民政局提供報道線索,對我州積極支持殯葬改革,踐行生態殯葬的典型進行報道,并曝光違法違規典型。(2018年8月—10月) (三)加強“惠民殯葬”宣傳。宣傳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政策內容和實施成效,以及各級財政對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宣傳殯儀館的惠民、利民、便民舉措,以及履行社會責任、開展公益活動情況。(2018年8月—10月) (四)加強“文化殯葬”宣傳。深入挖掘闡釋清明節等傳統節日蘊含的教育資源,突出清明節紀念先人、緬懷先烈的主題,弘揚尊重生命、孝老敬老、厚養薄葬、慎終追遠等優秀思想文化,凸顯清明節傳遞親情的文化內涵,倡導文明低碳祭掃,崇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培育現代殯葬新理念新風尚。(每年3月中旬—4月上旬) (五)加強“安全殯葬”宣傳。強化清明節、春節等高峰祭掃時期安全宣傳教育,引導無煙祭掃,防止祭掃場所發生火災、坍塌等事故。(每年3月中旬—4月上旬) 三、宣傳方式 各級各單位各鄉鎮要組織干部職工學習相關政策法規和文件精神,教育引導干部職工參與殯葬改革,倡導文明新風。各縣市、各級媒體要通過報紙專欄、互聯網、微信公眾號、廣播電視、標語等方式廣泛宣傳殯葬政策法規、惠民殯葬政策措施、殯葬改革先進典型等,曝光一批違法違規典型,用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干部群眾。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各縣市要高度重視,圍繞主題,突出重點,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認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結合貫徹落實我州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要求,積極組織各鄉鎮村社,組織各方力量,開展宣傳動員工作。 (二)責任落實,正面引導。各有關部門要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民政部門要主動挖掘宣傳典型、提供宣傳素材,加強與媒體溝通。宣傳部門、文明辦要積極指導各新聞單位堅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傳遞正能量,凝聚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共識。 (三)廣泛動員,務求實效。各鄉鎮(社區)要堅持集中宣傳與常態宣傳相結合,重點放在農村地區,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緊緊抓住清明節社會關注殯葬改革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基層黨組織、村(居)委會、紅白理事會等基層組織在宣傳教育方面的作用和殯儀館、公墓等宣傳陣地的作用,引導廣大群眾支持和參與殯葬改革。 附件:1.殯葬改革宣傳標語 2.推行生態安葬,色殯葬倡議書 迪慶州文明辦 2018年8月22日 迪慶州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2018年8月22日印發 附件1 : 殯葬改革宣傳標語
1.推行殯葬改革,推進綠色生態殯葬。 2.實行火葬,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3.推進綠色殯葬,保護生態環境。 4.推進綠色殯葬,促進生態文明。 5.清理亂建墳墓,凈化社會環境。 6.加強殯葬管理,禁止亂埋亂葬和占地毀林建墳行為。 7.破除封建迷信陋習,提倡節儉文明辦喪事,樹立喪事新辦新風尚。 8.倡導綠色殯葬,推行文明祭祀。 附件2 : 推行生態安葬 綠色殯葬倡議書 為節約土地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革除喪葬禮俗陋習,推進社會文明新風,傳承傳統美德,現向全州廣大群眾發出“推行生態安葬、倡導綠色殯葬”倡議。 一、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施節地生態安葬是減輕群眾負擔、移風易俗、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造福當代和子孫后代的必然要求。全州凡在火葬區域內死亡人口,除國家法規另有規定的外,應實行火葬;土葬區死亡人口,應集中安葬。鼓勵土葬改革區群眾死亡后自愿火葬。 二、節約資源、生態安葬。在火葬區,積極倡導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植樹、植花、植草等生態葬式;倡導以樓、廊、堂、塔、墻等形式存放骨灰的立體安葬;倡導已故家庭成員合葬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區,倡導公墓內集中安葬,墓碑小型化或不立碑;倡導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鼓勵和支持少數民族群眾選擇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共建生態文明。 三、厚養薄葬、節儉治喪。百善孝為先。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老人在世時要多關心、多陪伴,勤孝敬、厚贍養。老人逝去后要節儉治喪,不講排場,不比闊氣,提倡播放哀樂、發放生平等文明簡樸喪葬儀式來告慰先輩,哀悼逝者,自覺抵制迷信低俗活動,做到厚養薄葬、節儉治喪。 四、綠色低碳、文明祭祀。祭掃時,提倡用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經典誦讀、踏青遙祭、家庭追思會等現代祭祀方式緬懷先輩、追念故人,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秀傳統文化。不在公墓、殯儀館以及林區等禁火區域焚燒紙錢、燃放鞭炮、拋灑和擺放祭品,污染人居環境,形成安全隱患。 五、率先垂范、黨員帶頭。黨員干部要認真踐行現代殯葬理念,自覺遵守殯葬改革新規定,帶頭低碳祭掃、文明節儉辦喪事,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積極宣傳文明新風,宣傳殯葬改革,監督和制止不文明、不規范的祭祀行為,以實際行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