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滄源佤族自治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李依媧娜一邊忙著兩個重要文旅項目的收尾工作,一邊忙著準備提案,對她而言,工作到凌晨已是常態。 作為全國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滄源縣具有多樣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李依媧娜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在積極向外界推介家鄉,展示家鄉文化。在她看來,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滄源縣應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老百姓端上“旅游碗”,吃上“文化飯”。2024年,滄源縣成功新增6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接待國內外游客328.97萬人次,實現旅游花費30.77億元,完成鄉村旅游收入7.34億元。 履職一年來,李依媧娜聚焦本職工作和專業領域,將關注點放在文化傳承和旅游工作上。為有效開發利用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滄源縣相關部門積極將非遺代表性項目融入旅游體驗,開發相關文創產品,開展非遺教育,吸引游客參與。 “希望來這里旅游的朋友能夠看到我們邊疆群眾的幸福生活,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李依媧娜說,希望通過文旅融合更好地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文促旅,以旅促融。無論是通過發掘佤族文化特色,走出了一條原生態民族文化保護與開發路子的翁丁村,還是將文化元素融入自然景觀,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佤族文化獨特魅力的班鴿村,都是滄源縣文旅融合的生動寫照,其中也凝聚著李依媧娜的付出。 今年,李依媧娜同樣關注文旅領域,將在文化遺產保護、景觀保護等方面建言獻策。作為政協委員,李依媧娜深知,唯有傾聽群眾的心聲,才能精準把握民生需求。這份責任,讓她在履職的道路上從不懈怠。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邊疆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我們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李依媧娜說。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近年來,我國文化和旅游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各地推進文旅深度融合舉措頻頻“出圈”。西安大唐不夜城,通過沉浸式演藝與街區夜游,讓游客仿若穿越;淄博憑借燒烤名片,融合民俗文化,打造文旅盛宴;長沙借助文創品牌,串聯重要景點,將文化體驗融入城市煙火氣……這些成功舉措讓李依媧娜找準了努力的方向。 一個個文旅項目的落地,讓更多群眾端上“旅游碗”,吃上“文化飯”。因為李依媧娜等人的辛勤付出,滄源的文旅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讓群眾過上了更好的生活。期待更多像李依媧娜這樣的政協委員,在文旅融合的廣闊天地里,書寫鄉村振興的時代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