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趙煜被捕入獄被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營救出獄后,經鄧演達介紹,進入黃埔軍校,任上尉特別官佐,后晉升為軍事教官兼任校長辦公廳第四科科長。在黃埔軍校期間,常與政治教官惲代英、廖化平接觸,深受影響,1926年,蔣介石叛變革命,趙煜離開了黃埔軍校。1927年,趙煜到第九軍第十四師任參謀長,因強烈反對內戰棄職另謀職業。1930年至1935年間,趙煜歷經了青島、漢口等多處謀職,1936年,趙煜參加了第三十二集團軍到貴州,調任為遵義行署專員,后委任為副司令。同年,趙煜由財政部委任為貴陽統稅管理所主任,在貴州開展統稅工作。其間工作穩定下來,趙煜深切懷念家鄉,回想自己離家20余載,久有圖報之心,但只因時局混亂東奔西走,也幾度失業,未能實現報效家鄉心愿而深感慚愧,左思右想,家鄉地處邊隅,地瘠民貧,經濟、文化十分落后,要改變面貌達地方之興盛,主要賴其育人,思慮再三后,他將所有積蓄一部分放昆明周宗濂(維西人)處,凡維西旅昆求學者,謀事而未覓職業者生活確有困難,拜托周宗濂司令代為資助。同時用一萬多大洋在昆明購買書籍5000余冊捐贈給維西,書籍均由馬幫馱回,存放于維西縣民眾教育館內(今圖書館)供社會閱讀,其中,民眾課本發給無錢買書的學生。 1942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處于最艱難的時期,趙煜想到自己有豐富的軍事文化知識和實戰經驗,決定重返軍旅,報效祖國。經同學介紹,趙煜調任蘭嘉師管區少將司令,任職5年與日軍周旋戰斗從未間斷。1945年8月日本投降,趙煜深感抗戰勝利來之不易,在浙江建德蘭嘉師管區建造了一座“抗戰勝利紀念碑”,同時,向家鄉維西關圣殿(今保和鎮第一完全小學)敬獻了“乾坤正氣”的匾額。抗戰勝利后,各地百姓歷經戰亂家破人亡,生活貧苦,趙煜把積壓的軍服、軍被全部用于救濟百姓。不僅如此,趙煜還把在杭州南星橋的兩間鋪面賣了救濟窮苦百姓,自己遷至玉皇山腳下闊石板當農民。1949年,趙煜隨妻子移居上海,靠妻子縫紉開辦服裝店維持生計,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為支援志愿軍抗擊美國侵略者,夫婦倆省吃儉用,把節省的錢全捐獻于抗美援朝,帶動周圍居民連夜為志愿軍趕制棉衣棉褲。1956年7月,趙煜參加了上海市政治協商會議,同年10月,趙煜接到上海市委員會批準入黨通知書。1956年11月,趙煜同志身患高血壓,不幸病逝。 (周云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