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范圍內工業化水平尤其是重工業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鋼鐵、石油、電力、化學藥品等產量遠不能支撐國家自給自足,方方面面都受到帝國主義戰線的遏制。實現工業化是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必要條件。經過歷代先輩的奮斗,如今的中國GDP穩居世界第二位,占據了全球的六分之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成為了國際上不可忽視的競爭力。但同時,工業建設初期粗狂的發展模式,不可忽視的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如今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已經變成全人類共同的難題,形勢日益嚴峻,如何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推進產業發展是當前的首要課題,絕不能不提保護談發展。1月25日云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上,時任省長阮成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這三張牌,形成幾個新的千億元產業。” 云南要打“三張牌”,三張都是與綠色生態相關。一是打造綠色能源牌,做強綠色能源產業,把綠色能源產業打造成云南重要支柱產業。加快國家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9500萬千瓦左右,完成發電量4050億千瓦時。推進石化產業“穩油強化”,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完成煤炭企業整治重組,推進煤礦“五化”改造,有序釋放煤炭產能。能源行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加快建設綠色制造強省,打造“中國鋁谷”和“世界光伏之都”,綠色鋁硅產值突破1000億元;二是打造“綠色食品牌”,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方向,把高起點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全面推進“一縣一業”,高標準創建10個鄉村振興示范園區、20個“一縣一業”示范縣、培育100家重點龍頭企業、建設200個高水平產業基地。開展農業電商提質增效行動,加快建設100個直采基地,持續推進“云品”出滇。推廣農業生產設施化、有機化、數字化,建設一批綠色有機示范基地和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有機農產品認證面積達到300萬畝;三是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大力發展從“現代中藥、疫苗、干細胞應用”到“醫學科研、診療”,再到“康養、休閑”全產業鏈的“大健康產業”。 綠色就是民生,綠色也是財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走生態綠色發展之路,發展綠色產業。在環境承載范圍內發展產業,讓優美的環境成為產業技術的亮點。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戰略方針,加快技術革新和產業結構優化,打好綠色發展“三張牌”,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州生態環境局宣教中心 趙鈺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