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 | 守護好七彩云南的綠水青山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2-01-12 11:01:20


希望云南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時指出


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時指出



舉世矚目的COP15,將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舉辦地云南。占全國4.1%國土面積的云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是涵養沿岸4億人民的長江的上游地區,是我國西南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屏障。


圖片

鳥瞰高黎貢山 艾懷森 攝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對云南提出了“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生態興則文明興。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七彩云南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良田沃土。



圖片

在“破局根治”中翻開新篇章


從高空俯瞰滇池,湖盆南北長東西窄,湖體北部海埂橫亙東西,將湖體分為內外兩部分,水光瀲滟,“一線平分秋色”的美景盡收眼底。


圖片


滇池 圖源:視覺中國


2021年,圍繞滇池,云南開展了一場雷霆萬鈞的整治。省委、省政府召開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治情況通報會指出,要以“破局”之勢、治本之策,開展一場動真碰硬的“湖泊革命”。


褪去鋼筋水泥,為滇池留白,讓寶石閃亮。目前,滇池長腰山片區整改取得階段性進展,違規建筑已全部拆除;官渡區第一批15個點片已全部通過整改。


堅持湖泊是用來保護的,不是用來開發的。全省上下立下生態環境保護鐵規,以強有力的整治行動開啟高水平保護新篇章,以鐵腕治污護航綠色發展。


圖片


撫仙湖 圖源:視覺中國


有只爭朝夕的精神,更有持之以恒的堅守。7年來,云南聚焦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這一目標,全域全過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抓實抓細污染防治攻堅戰,云南省以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突出重點實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以長江為重點的六大水系保護修復、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等8個標志性戰役,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圖片


赤水河 圖源:視覺中國


堅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云南省堅決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效開展高黎貢山生物生態保護、長江“十年禁漁”和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等工作,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高。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生態環境保護、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態文明建設注定是一場持久戰。云南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實際行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在祖國西南構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生態屏障。

圖片


圖片

在“昆明宣言”中開啟新征程


大象躺臥在密林里酣然入睡,這張由無人機定格的照片,被網友稱為“2021年最治愈最美好的場景”。


圖片


亞洲象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亞洲象北上南歸,這一趟旅行由數萬人一路守護,人象在相處中探尋彼此的世界,在陪伴中收獲信任,為COP15書寫了一段生動的“人象和諧”序言。而這,也正是云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實寫照。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長期以來,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各項工作,先后發布了麗江宣言、騰沖綱領、西雙版納約定,率先制定《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開創地方立法先河,率先試點建設國家公園,在全國較早發布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2-2030年)》。


經過多年努力,全省自然保護地體系日趨完善,生態系統質量穩中向好。一大批珍稀、瀕危、極小種群物種得到保護和恢復,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明顯提升。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圖片

富民枳 昆明市瀕危動植物收容拯救中心供圖


構建起“三屏兩帶六廊多點”生態安全格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在保護獨特的生態系統、天然植被、熱帶雨林和珍稀瀕危物種,維護長江、怒江、紅河、瀾滄江下游及珠江下游地區生態安全,保障重要生態功能區域的連通性、連貫性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歷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COP15最終選擇以生物多樣性、氣候條件和空氣質量等綜合因素勝出的昆明作為舉辦地。COP15的精心籌備、成功舉辦,也讓云南的知名度、美譽度、開放度全面提升。


2021年10月13日下午,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高級別會議在昆明閉幕,會議正式通過“昆明宣言”。帶有明顯地域標識的宣言在帶給舉辦地殊榮的同時,更為云南生態文明建設開啟意義更為重大、視野更為廣闊的征程。


圖片

2021年10月13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通過“昆明宣言” 雷桐蘇 顧彬 攝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胸懷“國之大者”,云南正運用COP15第一階段會議成果,配合做好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成立和運營工作,積極創建高黎貢山、亞洲象等國家公園,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讓魚翔淺底、鳥鳴枝頭常存,讓世間萬物呈現和諧景象。

圖片


圖片

在綠色發展中踏上永續之路


“栽秧已經過去二輪二十五天,二輪過去到三輪的日子。”當生活在紅河南岸的哈尼族人唱起這支調子,哈尼梯田即將迎來新的耕耘季節。


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世界遺產委員會曾對紅河哈尼梯田的保護和利用給予肯定:“贊賞締約國為推進哈尼梯田可持續發展而形成的結構化措施,尤其是為提升當地農副產品價值、推動傳統實踐所做出的努力。”


圖片

哈尼梯田 圖源:視覺中國


作為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元陽哈尼梯田劃定綠線、守住紅線,為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釋放生態產品所蘊含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全域保護提供了云南范本。


把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載體,云南全力以赴推進示范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均開展了示范區創建工作,累計建成1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5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圖片

普洱梅子湖 圖源:視覺中國


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更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


2023年,保山隆基生產基地將打造“零碳工廠”,助力能源企業全面實現碳中和目標。消息的釋出,再次讓全球清潔能源的目光聚焦云南。


從全國第一塊太陽能板出產,到“零碳光伏”概念全球首發,云南光伏產業已成為全國甚至全球清潔能源的“放大器”。光伏產業,也成為了云南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切面。


圖片

光伏發電 盧維前 攝


云南堅持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全力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淘汰類產能全面出清,實施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單位GDP能耗強度由升轉降。


一場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生動實踐,正在推動全省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發生深刻變革。綠色成為云南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核心速讀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對云南提出“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等戰略定位。在洱海邊,他強調,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云南,希望云南正確認識和把握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在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云南生態地位重要,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要履行好保護的職責。滇池是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再接再厲,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殷殷囑托,為云南突出優勢特色、推進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牢記使命,7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錨定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這一定位和目標,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2021年秋天,洱海海西生態廊道沿線,一度消失的海菜花重現洱海,星星點點在湖面成片綻放,成為洱海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大理更加令人神往。


圖片


洱海生態廊道 張成 攝


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態之治轉變,洱海經驗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是云南高水平保護的一個縮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下,云南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力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生態修復等8個標志性戰役,扎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持續抓好自然生態保護,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執法,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快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筑牢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穩步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農用地分類管理、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取得積極進展,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地下水污染防治穩步推進,初步構建起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地下水環境質量國考點位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地下水生態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面實施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攻堅戰。云南省持續強化固體廢物環境風險管理,推進危險廢物處理能力建設,深入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有效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


2021年,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率有望超過98.6%;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5.04%,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治取得決定性成效。


圖片

滇池水杉 崔慶江 攝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盯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這條主線,云南省強力推進重點領域、流域和行業的執法檢查工作,扎實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努力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取得顯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721起,罰款3.64億元。辦理涉及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移送刑事拘留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129起。其中,責令38家企業限產停產,適用行政拘留移送公安機關案件67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5起。


2021年,COP15在昆明順利召開,向全球充分展示了云南生態文明的建設成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云南堅持把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努力開創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新局面,為建設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作出新的努力和貢獻。


圖片

菲氏葉猴 朱邊勇 攝



矢志綠色高質量發展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堅持把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抓手,確立了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弘揚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的思路,努力把西雙版納建設成為美麗云南典范。


華坪縣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引領下,不斷探索礦業轉型、礦山轉綠、礦企轉行、礦工轉崗的“四轉”模式,形成以晚熟芒果為代表的生態產業,走上了從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的實踐之路。


圖片

華坪芒果種植基地 圖源:視覺中國


昌寧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著力打造阡陌有序、田園美麗、產業興盛、人民幸福美麗縣城。縣城濕地面積達6500余畝,居全省前列,擁有11個公園,建成了山綠、水清、田美、園靚、宜居的生態之城。


元陽縣充分利用遺產文化賦予哈尼梯田強大的生命力,按照生態興農、農興文旅、以旅帶商、以商促農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哈尼梯田綠色生態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一條元陽哈尼梯田保護開發、規范建設、科學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初步成形。


構筑科學發展的格局之美、珍惜山川河湖的自然之美、回歸資源節約的樸素之美、追求人文風化的制度之美,云南省堅持把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活動作為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采取多種強有力措施全面開展國家級和省級、州(市)級示范區創建,取得明顯成效。


2021年10月14日上午的COP15生態文明論壇開幕式上,生態環境部對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進行表彰授牌。云南省雙柏縣、南澗彝族自治縣進入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名單;西疇縣進入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


圖片

西疇縣 資料圖


各地積極響應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并以此為抓手,優化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節能減排、加強城鄉環境保護,提高了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升了人居環境質量,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1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5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3家單位和3名個人榮獲中國生態文明獎;全省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態文明縣(市、區)62個,占縣域總數的48.06%;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態文明鄉(鎮、街道)1195個,占鄉(鎮、街道)總數的85.17%。


云南江河之上,烏東德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相繼投產發電。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加快融合,綠色能源裝機突破9500萬千瓦,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綠色硅、綠色鋁建成產能規模居全國前列、產值有望達到10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


圖片

白鶴灘水電站 江文耀 攝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瞄準“雙碳”目標,深挖能源潛力,云南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高質量道路,抓住用好碳達峰碳中和機遇,用好綠色發展政策,發揮綠色能源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綠色低碳產業,鼓勵綠色經濟試驗示范,讓生態高顏值與發展高素質齊綻放。


圖片

典型案例

圖片


圖片

雙柏縣——持續釋放生態紅利

當下正值葛根上市時節,在雙柏縣滇貿葛業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忙著分揀新鮮葛根,經過清洗、削皮、切片、烘烤后打包銷售。公司負責人沈先祥說,目前公司有機種植葛根700多畝,雖然品相不好但是品質很好,深受消費者歡迎。


擁有77.56%森林覆蓋率和78.22%林草覆蓋率的雙柏縣,多年來通過林藥結合的發展模式,已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17.8萬畝,全縣8個鄉鎮1360個村民小組2.1萬余戶農戶從事中藥材種植,種植品種66個,實現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產值20.5億元。


圖片

雙柏縣哀牢山 賈翔 攝


近年來,雙柏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原則,圍繞把雙柏建設成為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示范縣、森林康旅目的地、民族文化體驗區、云藥之鄉新高地的目標定位,持續擦亮“養生福地·生態雙柏”的名片。2021年該縣入選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以來,在實施生態環境治理,落實河湖長制,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走在前列的同時,推動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培強壯大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大健康、旅游文化、綠色食品加工等重點產業發展,依托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積極探索生態+產業、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等綠色發展模式,生態資源帶來經濟持續發展紅利,走上了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經濟發展高質量協同并進的綠色發展路徑。


冬日,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雙柏縣大莊鎮綠色蔬菜基地里的2.5萬畝青蠶豆進入規模采摘上市期,優質的生態蔬菜已吸引了全國各大超市先后在這里建成直采基地2.2萬畝。通過多年發展,雙柏縣已培育產業發展示范村117個,“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19個,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登記107個,全縣茶葉、果蔬、中藥材等重點產業種植面積達38萬畝,“綠色食品牌”產值達51億元,果蔬、茶葉、中藥材、高原水產等農特產品線上銷售額突破1.5億元,綠色、有機、健康、優質的“森態雙柏”產品正搭上發展快車,走向全國各地。


綠色是雙柏的底色,也是雙柏的底氣,該縣連續3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先進縣,先后獲得中國天然氧吧、全國森林康養基地等多項殊榮。如今,在充分利用現有林地資源發展林藥、林菜、林果、林下養殖等特色產業的同時,雙柏縣以主要交通干道為重點,建設了安龍哨森林山莊、老熊箐生態園、白竹山生態茶莊等一批以森林康養為重點的農家樂42個、民宿11個,正在探索林下經濟與森林康養服務相結合的新發展模式。


圖片

南澗縣——拓寬綠色富民道路

近年來,南澗彝族自治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引領,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拓寬綠色富民道路,實現了荒山披綠變青山,青山富民變金山的美麗嬗變,奮力闖出了一條山區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綠、富雙贏的局面。“十三五”期間,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44.7億元躍升至79.38億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098元增至10969元。2021年10月,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近10年來,南澗縣大力推進‘森林南澗’建設,森林覆蓋率從1984年的20%躍升至2020年的66.67%。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得到良好保護。實施縣城近山面山生態修復、田園風光保護、城郊美麗村莊3項建設,將縣城建成區1萬畝建設用地調整為永久基本農田,綠色經濟不斷發展。”大理白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南澗分局局長張波介紹。


按照山上建基地、園區搞加工、路邊活流通、山外拓市場的思路,該縣充分發揮高山、凈土、生態資源,培植了一片煙、一杯茶、一個核桃、一頭牛、一只雞、一棵藥“六個一”高原特色生態農業;同步發展以生豬、豌豆、花椒、樹頭菜為代表的“X”產業。2020年,實現農業綜合產值40.33億元,獲評“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13個,特別是“一縣一業”茶產業蓬勃發展,綠色有機茶種植面積達12.09萬畝,實現茶葉產量747.55萬公斤,綜合產值12.11億元。


圖片

無量山櫻花谷 李培君 攝


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底是櫻花谷旅游旺季。在無量山鎮,家家戶戶都有幾畝茶園。“櫻花經濟”的興起,帶動了茶葉的銷售和相關產業的發展。2020年,全鎮人均純收入已達到1萬多元。無量山鎮黨委書記周國祥介紹。


依托無量山生態環境,南澗縣充分發揮茶文化、跳菜文化等資源優勢,融合茶文旅發展,以建設無量山櫻花谷、無量藥谷、無量山藏茶谷“三谷”旅游區為重點,加快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大山風景、大江風光、大地色彩文化旅游新亮點,讓游客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民族文化和森林生態風光,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十三五”期間,全縣年接待旅游總人數從2015年的78.30萬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192.4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7.84億元增加到28.74億元。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7.68%上升到2020年的36.20%,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南澗的支柱產業,綜合帶動效應明顯增強。

責任編輯:卓瑪拉初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久久er热视频在这里精品|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国产精品素人福利|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网站|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精品乱码一卡2卡三卡4卡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内片67194|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三级|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