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滇西北的維西縣,山河壯美,如畫的風景背后,卻有著人所不知的貧困—— “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全縣共有15.72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達13萬,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163戶43270人。
讓維西縣各族人民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維西縣委、縣政府的莊嚴承諾。維西縣人社部門圍繞中心,突出精準,抓就業、搞培訓,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五個一批” 轉移就業脫貧,實現“建檔立卡戶貧困勞動力100%開展培訓、100%提供就業崗位、100%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脫貧目標。 勞動力能力素質偏低、轉移就業難度大是維西縣脫貧攻堅的五大“短板”之一。為補齊“短板”、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維西縣按照“資金來源不變、資金用途不變”的原則整合涉農資金,用于開展農村勞動力能力素質提升培訓。人社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產業布局,針對外地務工和本地用工需求,積極加強與勞務市場的對接,有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能力素質提升三大類培訓項目的實施。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維西縣結合農村勞動力培訓需求,用一技之長敲開就業之門。堅持因地制宜開展技能扶貧培訓,以當地優勢產業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及推薦就業崗位,尤其是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學好一門技術。對符合轉移就業扶貧條件的人員力爭做到“不漏一人,不缺一戶”。 培訓中穿插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強、誠信、感恩”教育等宣講,激發了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2016年以來,累計完成勞動力能力素質提升培訓62103人次,崗位推薦78436人,實現對貧困勞動力100%推薦就業崗位,培訓合格學員實現轉移就業31050人。同時把解決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脫貧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成立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四級聯動”機制等,讓縣、鄉、村、組四級轉移就業組織體系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勞務輸出隊伍實現了自發性外出到有組織輸出的轉變,完成了從“游擊隊”到“集團軍”的轉化。 為找準解決好把“金鑰匙”送給誰的問題,縣人社局掛聯工作隊進村入戶,找準群眾的所需所求,及時更新完善了農村勞動力信息采集平臺數據,有針對性地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轉移就業、培訓和勞務輸出等服務。2016年以來,累計召開各類招聘會80余場次。另外,該局在廣東、上海、昆明等地掛牌成立勞務輸出工作站,實現就業崗位和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同時,加強服務保障,扎實做好有序輸出人員的后期服務管理工作。
通過“五個一批”的就業渠道,該局精準搭建“培訓—就業—致富”平臺,提高貧困戶勞動力的素質,分類組織貧困對象就業,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提供廣闊的就業崗位。2016年以來,累計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2997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44131人次,實現建檔立卡戶(除無勞動力戶外)戶均一人以上就業,貧困勞動力人均勞務收入達9000元以上。 |



87948f73-3b83-4755-88ad-44ad4737902d.jpg)
8af30dcf-bdf8-48e7-8684-75b1f9cf467d.jpg)

ffc26b77-04af-4fa5-b4a8-1080ab26b2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