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云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以來,參加會議的女代表、女委員認真履職,圍繞婦女兒童發展事業、民生關注熱點話題積極建言獻策,發出“她聲音”、展現“她風采”,在推動云南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征程中貢獻“她力量”。 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全省兩會上,出席會議的婦女“娘家人”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和紅梅,省政協委員、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農布央宗帶來了怎樣的建議和提案。 確保婦女權益保障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不落空的建議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在農村土地確權、林權制度改革以及三權分置基礎上的又一重大舉措,是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根據我省試點地的經驗,精準認定婦女集體成員資格存在婦女對參加自身土地權益維護的意識不強,參加活動不積極;婦女參政議政比率較低,婦女干部在婦女土地權益保障方面話語權少;部分原有的鄉(村)規民約制約著婦女土地權益的保障與維護;政策解讀不全面,導致婦女對土地權益認識不全面甚至不了解等困難。 和紅梅建議,增加基層普法宣傳,基層配備法律咨詢顧問;識別特殊群體,根據實際精準認定,并開展動態監測;關注特殊群體的土地承包/使用經營權的個人權利。避免婦女因為婚姻關系變化而使其名下的承包/使用經營權虛化。在宅基地確權和村民不動產登記中,應特別關注婦女署名權和新分戶指標分配被忽略的問題。一旦發生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或上市的情況,轉讓方需要事先征詢共有登記者和共有產權人的同意和簽字認可;修訂村規民約時需要不同利益相關者參與。 推進云南省小學生課后托管服務的建議 推進落實小學生課后托管服務是建立健全教育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但目前,課后托管與實際需求矛盾突出,存在學校現有資源不足;缺乏政策和資金支持;校外培訓機構辦學不規范,監管難度大;社會公益性組織運營成本高;缺乏科學的評估機制等問題和困難。 和紅梅建議,探索建立多元化云南小學生課后托管服務體系。堅持“政府主導、教育主抓、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原則,建立以“學校為主、社區組織(兒童之家)為輔、校外培訓機構為補充”的多元化云南小學生課后托管服務體系;探索實施云南省小學生課后托管服務試點示范工程——云南“童樂計劃”。并以試點示范項目為切入,制定《云南省小學生課后托管的工作指南》、《云南省基于社區兒童之家課后服務手冊》、《云南省小學生校外服務機構服務手冊》等,規范托管活動有序開展,初步形成多部門聯動的小學生校外托管服務體系;推動成立托管行業協會,制定托管行業標準;開展形式多樣的托管服務。 同時,和紅梅還對加快推進0-3歲兒童托幼服務事業發展提出建議。 農布央宗對加快推進0-3歲兒童托幼服務事業發展提出建議。 加快推進0-3歲兒童托幼服務事業發展的建議 當前我省0-3歲兒童托幼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供需矛盾突出,隨著二孩政策實施,0-3歲托幼服務已成為許多家庭的迫切需要;市場監管缺失,現有的一些托幼機構環境設置不符合3歲以下嬰幼兒特點,沒有行業準入機制,缺乏市場監管和政策支持,師資力量薄弱;政府管理缺失,0-3歲兒童托幼服務存在“五無”,無明確的主管單位、無規范的行業標準、無統一的課程設計、無科學的評價機制、無嚴格的市場準入。 農布央宗建議:加強政府引導,將3歲以下兒童的托幼服務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及管理,建立政府主導,單位、社區、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推進托幼一體化進程;強化規劃引領,制定云南托育事業發展規劃,重視資源配置,明確責任主體,由教育部門通過試點先行、示范引領,總結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推動全省托幼服務事業發展;制定行業準入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托幼機構及托幼師資準入制度,積極推動高校及職業學校加大開設幼師專業,培養更多實用專業人才隊伍;加大要素保障,爭取國家支持,并建立省、州(市)、縣(市)財政分級承擔和配套機制。為托幼服務發展提供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的保障。 在《政府工作報告》協商會上,農布央宗還提出兩條建議:1.建議政府培育和扶持婦女特色手工產業發展;2.建議政府構建杜絕提案“回娘家”機制。 近年來,全省婦聯開展“巾幗脫貧行動”,引導全省發展婦女手工產業,探索出“公司+協會+基地+婦女”的模式,積極打造“云繡”系列品牌。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導;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融資難;技藝失傳、后繼乏人;價格無序,缺乏質量標準等問題和困難。 農布央宗建議:一是建議省政府把刺繡為主的婦女特色手工產業作為居家脫貧產業來培育,建立健全產業管理體制和機制,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進行扶持;二是制定出臺推動婦女特色手工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產業的總體發展布局、重點領域、重大項目、技能培訓、產品開發、品牌建設、商標注冊和運用。打造集刺繡展示、刺繡體驗、休閑旅游、觀光體驗為一體的傳習館,把“云繡”打造成云南的一張特色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