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不息的小河是春天的氣象,隨風起伏的禾苗是春天的節令,桃紅柳綠的景色是春天的景致,北京喜訊的到來是春天的希望。”這是香格里拉縣三壩鄉哈巴村山區群眾傾吐的內心話語。哈巴村對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了,2007年底的“千名干部入戶促小康”和去年春天的“千名干部進村促跨越”兩次活動中,我下鄉工作都到了這里,山區群眾恪守樸實的民風和堅定勤勞致富的信念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今年當接到州委組織的“深入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千名干部下基層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下鄉工作任務后,我再次帶著喜悅的心情,迎著春風和霞光走進了這個坐落在哈巴雪山下的美麗山鄉。 三月的哈巴村春暖花開,群山青松蒼翠,田野禾苗蔥蘢,桃花、梨花裝點著秀麗景色,小河、蜜蜂唱出了春天歡歌。在這個季節里,工作組的到來無疑又給當地村民增添了許多新鮮的話題。有人說:“工作組到來是將帶來富民政策?!庇械娜苏f:“工作組到來將幫助群眾解決困難。”還有的人說:“工作組到來就是帶來山鄉農村的希望?!贝_實是這樣的,這些年來,州委每年都組織活動,讓廣大干部深入基層,活動中改變了干部作風、密切了黨群關系,廣大農村群眾都盼望著工作組的到來,而工作組所到之處都會積極協助農村搞好公益建設,讓廣大群眾從中得到實惠,營造出了和諧家園的愿望和氛圍。 當我帶著黨的囑托和人民的期望走進哈巴村時,作為工作組長的我,對今年的下鄉工作任務格外地注重和用心,急于想把黨的十八大精神盡快宣傳到位,讓廣大群眾切身感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大好形勢的同時,激發起他們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和信心。所以工作組剛進村當聽到村里將舉辦一個慶?!叭恕眿D女節活動時,我便想著借此活動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讓活動成為下鄉工作的開端。很快我們找到了村委副主任、村婦女組長李世春,在統一了工作計劃后,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便迎來了各村民小組的各族婦女群眾。這些穿著各式民族服裝的婦女們,有的還是剛過門的新媳婦,也有卻是兒孫滿堂的老嫗。盡管年齡參差不齊,但她們既是參加活動的“演員”,又是湊熱鬧的“觀眾”。當歡歌笑語的群眾集中到了村委會球場上后,按照預先安排,18個村民小組的婦女們都得在活動中表演一個節目,而出場秩序是根據抽簽結果決定的。一切就緒后,我代表村“兩委”和工作組向前來參加節日活動的各族婦女同胞表示了節日祝賀,接著宣傳了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傳達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容。一片掌聲過后,隨著一曲悅耳音樂響起,演出正式開始了。 首先出場的是伊臘灣村民小組,她們將表演的節目是《卓瑪》,毋庸置疑,這肯定是藏族舞蹈,然而在我第一時間看到節目單的時候就有幾分詫異。因為盡管哈巴村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但世居民族中并沒有藏族,更不用說伊臘灣村民小組是漢族村落,所以這群遠離藏區生活的農家婦女能否演好這個節目還真讓我懷疑。但事實卻讓我信服了。沒想到就是這群成天成天勞作在田邊地角的農家婦女,穿上藏族服裝后不僅都顯得個子高挑,而那踏過音樂的一招一式還真把人帶進了雪山草原上,更不用說她們載歌載舞中還一會兒把隊形組成一個“3”字,一會兒又組成一個“8”字,寓意著“三八”節快樂和春天幸福。精彩的演出博得熱烈的掌聲。事后我問過領舞的陳麗芝:“誰是你們排練這個舞蹈的老師?”回答卻是:“沒有老師?!蔽艺f:“沒有老師能演出這樣好的節目嗎?”最后她才說是播放影碟后跟著在電視機上的舞蹈動作學來的。原來如此,看來其他幾個隊的演出節目中,也有借鑒他人的精彩節目來編排出來的情況,也難怪,看過演出后,總讓人覺得這些農家婦女的演出還真不可小視,幾乎所有節目都有一定的檔次和水平。 村民們告訴我:“在黨的富民政策的引導下,近年來哈巴的農村經濟一步一層樓,農民群眾收入增多了,生活變好了,跳舞也就成了群眾自娛自樂的方式。而電視機、影碟機、電子儲存器在農村的廣泛普及和應用,為農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提供了許多便宜,因此排演一個節目很容易就能做到?!惫媸沁@樣的,隨著一首首優美的歌曲和一曲曲歡快的音樂,哈巴村的農家婦女上演了一出出納西族、傈僳族、彝族、回族和漢族的歌舞節目,整臺節目真叫人目不暇接,給人異彩紛呈的感受。 在演出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拉馬足達村民小組上演的節目,拉馬足達村民小組是哈巴村最邊遠的一個納西族自然小村,全村有28戶130多人,由于該村面臨山體滑坡的隱患,去年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實現著整村易地搬遷。帶著建設新家園的喜悅,全村婦女身著節日盛裝前來參加慶祝活動。隨著所播放的一曲歡樂的葫蘆絲樂曲響起,婦女組長熊樹蓮帶領著所有“演員”翩躚起舞,整齊的舞步和嘹亮的歌聲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觀眾”,然而一陣掌聲過后,這位50多歲的婦女組長走上前臺,卻說出讓人不可思議的話:“跳錯了?!薄霸趺磿翘e了?明明跳得很好嘛?!蔽艺f。經她解釋后才得知,原來是工作人員放錯了音樂,她們沒能跳成原來準備的舞蹈。按照她們的要求,工作人員只好重新播放音樂,隨歡快的音樂節奏她們再次上場,果然這曲舞蹈比先前的更加明快,舞蹈動作也更加優美,于是博得全場更熱烈的掌聲。 但誰又會知道,就是這位年過半百的婦女組長熊樹蓮卻剛剛經歷一場失去女兒的痛楚。她的女兒李茂琴結婚生子后,不幸患上了尿毒癥,讓本該幸福的家庭從此蒙上了陰影,去年10月,20多歲的李茂琴撇下自己兩歲多的孩子、丈夫和父母去撒手人寰了。白發人送黑發人本來就是最悲傷的事情,然而就是這位堅強的母親抹去淚水后,毅然擔當起家庭重任,開始新的幸福家庭建設,在全村易地搬遷建設工地上總能見到她忙碌的身影,今年新年前夕她們家率先建成新房,成了第一戶搬到新居安置點的人家。懷著對這位婦女小組長的深深敬佩,在她們演出結束后,我特地走到熊樹蓮面前,向她豎起大拇指說:“你跳得真好?!笨伤齾s謙遜地笑著對我說:“措木勒(納西語:跳得不好)?!?/p> 精彩的節目還不光是拉馬足達村民小組,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彝族村民小組演出的歌舞《春天的歡歌》,這是一個帶有迪斯科節奏的彝族民間舞蹈,從彝家婦女們飛轉的長裙和快節奏的舞蹈中,能讓人感覺到彝家人對幸福憧憬和對美麗春天的希望。古魯壩村民小組演出的《豐收調》也讓人難忘,《豐收調》是一首帶有陜北民族風味的樂曲,然而古魯壩村民小組的婦女同胞們卻把它和納西族傳統舞蹈動作結合起來表演,美麗的舞姿和舞動的紅綢,形成了陽光下綻放的花朵,洋溢出豐收的歡樂和喜慶。真是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讓人耳目一新。是啊,所有節目中,無論是瀟灑歡快的舞蹈,還是婀娜美麗的身影;也無論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還是具有現代特色的節目。整場節目使人感覺得到,是對和諧社會和民族團結的贊美,是對黨的領導和美好生活的頌揚。也就在觀看演出活動中,谷地村民小組的老黨員李學義深有感觸地對我說:“這幾年我們哈巴村的變化可以稱得上是五福臨門。”我好奇地問什么是五福臨門,他回答我:“五福就是:一是通了公路,二是安裝了自來水,三是改造了農網電路,四是廣播電視村村通,五是村里用上移動通訊?!蔽腋吲d了,對他說:“你說的是‘五福臨門’,我要說的是‘七星高照’,應該再加上農村低保制度的建立,還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全覆蓋?!闭f完引起了在場大伙的一片笑聲。 確實,無論是“五福臨門”也好,還是“七星高照”也好,都已經成為了哈巴人樸實的話題、悠悠的鄉情;成為了山鄉群眾春天的向往和金秋的期望。若把山鄉日新月異的生活比作歌舞演出場的樂章,而那“五福臨門”便是葫蘆絲樂器上的五根樂管,奏響的是哈巴村各族群眾的追求和希望,上演的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春天序曲……(殷著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