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終于來信了,深長的秋夜里讀他的信猶如坐在陽光下。 滿滿六頁信紙上擠滿了老師對我的關愛和期望。一個平凡的鄉村教師與遠在大西南當兵的我再次談起寫作,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那難以忘懷的一幕。 老師姓張,教我們語文。認識他那年,我剛剛讀高中。一個平常的晚自習上,一個胖胖的滿臉笑容的年輕人站在我的桌子前,第一句就是:“你也喜歡文學?”“嗯。”我很拘謹地點點頭。他又說:“喜歡文學是一件好事,不過喜歡的事就應該一直堅持下去!”這句話如同給我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頓時我的心中生出一種遭遇知音般的顫栗與感動。就是這短短的兩句話,像膠水一樣突然把我和張老師的距離拉近了。 自那以后,張老師經常找我聊天。文學自然是我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不過在學識淵博的張老師面前,每次我都會感到力不從心以及自己知識積累的淺薄。其實,那時的我只是對文學擁有著近乎癡迷的狂熱,要說理解事實上并沒有多少,即便有也是膚淺的。而張老師對文學的迷戀也絲毫不在我之下,不過他的境界就高我許多了。奇怪的是,張老師并沒有發表過什么作品。 于是,我對張老師的崇敬之情更深了。我把他當做指點迷津的一盞明燈,甚至到達了愛屋及烏的地步。他說的每一句話每講的一堂課都是那么地充滿磁性,對我來說這是一種享受。有了這種影響和感召,我便把大部分的時間傾注在閱讀文學書籍上,其他科目對我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高三的最后一個學期,由于我將過多的時間投入到了語文里,導致我不得不嘗“惡果”,其他科目成績直線下滑。這個現象的發生極大地激怒了以嚴厲著稱的班主任。他甚至指著我的鼻子大發雷霆:“看看你現在的成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再這樣下去,你只能和高中說再見了!”他的批評極大地刺傷了我那脆弱的不堪一擊的自尊心。更可怕的是,我發現很多老師開始指責張老師,說他誤人子弟,將自己那個“發了霉的文學夢”寄托在我的身上。 這簡直是一個天大的冤枉!然而人言可畏,在剩余的時日里,我盡量刻意減少在人多的地方接觸張老師的機會,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畢業。 畢業之后由于高考的落榜,家里已經無力支持我去補考了,于是我選擇了當兵。在堅守軍營的日子里,我一直與張老師保持著聯系,并不斷為過去那件事情作出懺悔,而他卻絲毫不在乎,給我寄來了許多有關于文學方面的書籍。我在體會著他對我關愛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文學創作的努力,終于經過數次失敗后,我的第一篇文章登上了報紙。見報當日,我就激動地將樣報寄給了身在遠方的張老師,我能夠想象他那種不露聲色的驚喜和期待。 夜色漸深,我咀嚼著張老師信中最后幾行沉甸甸的文字:建忠,教了十多年的書,老師沒有什么遺憾的,以前你總覺得我沒有發表過什么作品,今天我要告訴你的是,有的作品是用手寫的,有的作品是用心來作的!建忠,記住,你就是老師用心血發表的最好的作品!(作者:劉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