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原來是國有林場的伐木工人。他說:那時的林場可氣派了,整天機聲隆隆、人來車往。在伐木歌聲中,年輕時的他干勁十足,手中的油鋸一響,就能鋸倒一棵大樹。為此,他曾年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自打政府規定禁止采伐天然林以來,老王也被轉崗為做天然林的保護工作,年輕的他也從風華正茂過度到了不惑之年的歲數。多年的“天保”工作確實單調乏味,除了植樹造林,還是造林植樹,要不就是看守林區,防止有人偷砍盜伐林木,再也沒有了過去那種熱鬧的勞動氣氛。 每當看到工友們一個個都陸續離開了林區的時候,老王的心里也開始空蕩了起來。他不明白,同樣的林區工作,拿的同樣是國家工資,為什么砍樹的時候就叫人來勁,而種樹的時候卻叫人提不起精神?為此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而就在林場上掀起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以來,“富強、文明”,“愛國、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深深叩擊在老王的心扉上。在職工大會上,老王終于發話了,他說:十多年前種下的云杉樹,現在還沒有林場辦公樓高,樹木的胸圍還不到吃飯碗一樣粗。“天保”職工要對得起良心,敬業奉獻精神必須建立在生態文明上,要不然像這樣下去,恐怕我老死還不能見到大片成材的森林。別看老王沒多少文化,可他的講話還真讓“天保”職工們服理。 接著老王又說:要使“天保”職工愛崗敬業,就得讓人過起生活有奔頭,做起活來有看頭。為此他提出,林區除種植云杉、冷杉等生態樹木以外,還應該種植“搖錢樹”林木。有了“搖錢樹”,“天保”職工的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為建設美麗山川做出貢獻。老王的話贏得在場職工們的熱烈掌聲。 職工大會后,老王一直在琢磨如何種植“搖錢樹”的問題,老伴見他成天吃不香、睡不好的,對他說:哪有什么搖錢的樹子?“天保”、“天保”,只要天天保住工資,就能穿的好、吃得飽。你這是操的是哪一門的心思? 可老王說:你呀,是“雪下倒伏的野竹子——沒骨氣”。“天保”怎么了?“天保”職工就應該風風光光干事業,體體面面地過生活,就得體現愛國敬業,就得為著富強文明。 老伴沒敢再答腔,她知道老王不安分于“天保”單調的工作和平淡的生活,而他從來就是考慮事情一根筋,干起活來一股勁。眼下他那榆木疙瘩似的腦袋瓜子,還真讓人難破解。 幾天以后,老王還果真向林場行政處送交了一份“建議書”,標題就是《林場應該種植“搖錢樹”》。可消息傳開后,有人說,老王可能是想錢想瘋了。也有人說,老王的“搖錢樹”恐怕是“要錢書”吧?大伙嘻嘻哈哈一陣之后,沒人深層次理解老王的主人翁精神。 當地新聞媒體得知情況后,到林場了解了此事,還采訪過老王。很快一篇《保護生態林,種植“搖錢樹”》的報道在報紙上登載了出來。報道說:在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中,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辦實事,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起來,既要著眼于長遠利益,又要顧及“天保”職工的眼前利益。文章稱老王勇于提出合理化建議,體現出了林場職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和行動。并肯定適度種植速生林木和經濟林木,同時發展林下產業,是“天保”和“人保”的有機結合,可以極大地調動起“天保”職工以林為家的積極性。 令老王根本也沒想到的事是,他的一個建議和報紙上的一篇文章,竟然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市政府專門為此召開了會議,政府負責人要求林業主管部門盡快研究和完善林業發展規劃,并采取措施抓緊落實。 這下可就樂壞了林場上的“天保”職工們了,在老王的帶動下,他們都為“搖錢樹”忙活起來,除了抓緊時間學習經濟樹木栽培技能和管理經驗外,還積極聯系購買樹種和培植樹苗。老王的老伴見老王整天喜氣洋洋的樣子,悄悄對別人說:原來這“搖錢樹”竟然是能開出五彩花朵、結出豐碩果子的樹,這還就讓“天保”職工們如同品嘗到甜蜜的滋味。 而老王呢,逢人便高興地說:這個年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甜美的夢就是“中國夢”,“搖錢樹”的將來就是“綠色銀行”。當“天保”職工們沉浸在這個希望春天的時候,老王又在深切地盼望著一個果實累累的秋天到來……(作者:殷著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