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群兄 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一生以詞賦為業,以功業自詡,然而,雖有出色的才干和滿腹的才學,他卻一生命運多舛,懷才不遇,甚至還因為一首詞而備受排擠,致使壯志難酬。 公元1179年三月份,辛棄疾被調到湖南當轉運副使,當時正值農民起義高峰期,而辛棄疾此番上任肩負著兩大使命:一是為了治理荒政、整頓治安;二是為了助安撫使王佐一臂之力,以平起義之亂。 經過幾個月的奮戰,農民起義軍最終因為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回宜章深山的營寨中養精蓄銳。辛棄疾考慮到當時正為農忙季節,而起義軍因為元氣大傷,估計一時半會也出不來,于是以轉運司的名義向各州發文,希望他們趁此機會趕快抓好農業生產,切不可顧此失彼,誤了農時。 王佐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異常生氣,認為辛棄疾 “無長遠之見”,當即以安撫使的名義發了一個針鋒相對的文件,文中強烈指責了轉運司的做法,并說起義軍一日未滅,必定后患無窮,而當下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地把起義軍消滅掉。 王佐和辛棄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并由此而在各自心里產生了嫌隙,雖同在湖南為官,卻也很少走動。五月份,王佐在宋孝宗的支持下,調集幾萬人馬,聲勢浩大地將農民起義軍徹徹底底地給鎮壓了下去,而他也因為平亂有功,得到了加官晉爵。 喜報傳來,軍中一片歡騰。為了緩和矛盾,辛棄疾寫了一首名為《滿江紅》的祝賀詞,其中有幾句是:三萬卷,龍頭客,渾未得,文章力。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鏑,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蟬卻自兜鍪出。大意為贊美王佐書生出身卻立了軍功,以后必定前途無量,官運亨通。 然而,王佐在讀了這首詞后,卻認為辛棄疾是借著祝賀的名諷刺自己。因為其一,在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時候,死傷無數,這其間也不乏屈死、枉死之人,這樣就招致了許多非議,甚至于有許多人說王佐身為一個讀書人,卻借著殺人升官,有違孔圣人的“仁”;其二,宋朝重文輕武,都以讀書人為榮,而辛棄疾卻偏偏說他武大于文,擺明是說自己官職不及他大。 雖說辛棄疾寫《滿江紅》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其他因素,怎奈王佐愣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而兩人之間的矛盾不但沒能得到緩和,甚至還導致了升級和惡化。 辛棄疾的詞一向受人追捧,而《滿江紅》也很快被爭相傳誦。王佐對辛棄疾恨得咬牙切齒,為報一詞之仇,他開始在宋孝宗以及朝廷重臣之間故意詆毀辛棄疾,并說指不定哪一天他又會寫出一首詞來,并在字里行間穿插嘲諷。懂得詩詞還好,若不懂詩詞的,看不出里面的言外之意,或許還會拍案叫絕呢? 在朝為官的誰都不想落個“傻子”的下場,為防自己不小心成為辛棄疾含沙射影的對象,都和王佐保持了統一戰線。 最終,辛棄疾因眾多的排擠和彈劾而去職,不得不退隱山居。可以說,一首《滿江紅》給辛棄疾惹來了大麻煩,不僅受人排擠,還被削官落職。而如果沒有《滿江紅》,或許辛棄疾官運亨通也未嘗可知,然而這世上終究沒有“如果”,辛棄疾也只能敗在自己的詞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