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洛村是一個以傈僳族為主體的高半寒山區深度貧困村,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生態脆弱、社會經濟發展十分滯后。2015年9月開始,維西縣財政局結對幫扶新洛村。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與和先念同志有了密切往來。 我與和先念住在相鄰的村寨,所以我們從小便認識。2006年,我參加工作時,和先念任葉枝鎮人民政府鎮長,我經常聽到干部群眾對他的夸贊,說他是給群眾辦實事、為葉枝發展盡心竭力的好領導。聽到這些,我為有這樣的老鄉而驕傲。 至今記憶猶新的是,2015年9月的一天,和先念局長帶領財政局干部職工一行人到新洛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時隔多年再見到他,他身形消瘦,衣著樸素,和工作人員聊天就像拉家常一樣,十分隨和。可看似拉家常,他卻已經掌握了新洛村的基本情況。在接下來的座談會中,我感覺自己已經沒有什么可以匯報了,我掌握的基本情況他都已經清楚了,有些我還不了解的情況,他也已經了解清楚。臨走時,他特意叮囑我說:“一定要全面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不然領導到村里,你們工作匯報不好,領導就不好給你們指導和幫助,村子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你們當干部的就對不起老百姓。”當時我就想,和局長是個嚴謹的人,我們在工作中可不能馬虎,一定要認真細致。后來的接觸也驗證了我的感覺,和局長總是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我們最有效的指導和最大的幫助。每每想起這些,仿佛他還在我身邊,一直在教導我、幫助我。 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有,2016年春節慰問活動上和局長的講話。記得那天天很冷,到他講話時,天空飄起了雪花。看到大部分村民都站著聽,他也站了起來,給大伙兒講黨的惠民政策。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新洛村的傈僳族很聰明、很能干,因為傈僳族音節文字就是我們新洛村的先民創造的。我們要相信自己,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首先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的,洗了澡穿上干凈的衣服,你就會覺得家里不夠整潔了;你收拾好了內務,就會覺得房子不夠漂亮,就會想掙錢蓋房子,這樣你就不會總是想喝酒想賭博得過且過,日子自然就會好起來,脫貧致富就會實現。”現場的傈僳族群眾不住地點頭。他樸素的語言,平和的語調,熱切的眼神深深觸動了我。原來,群眾工作還可以這么做。 結對幫扶以來,和局長為新洛村的發展操碎了心。累計爭取協調資金1500余萬元,用于新洛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教育幫扶等工程,讓新洛村發生了大變化。他還協調了200萬“一事一議”資金,為新洛村7個村民小組150戶群眾修建了太陽能洗澡間,為村民搞好個人衛生提供條件。 2017年10月24日,對于我和新洛村403戶村民來說是悲痛的一天。那天,連續三天的連綿陰雨剛剛停歇,天空依然陰沉沉的。和局長和縣財政局、州教育局的干部職工到新洛村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上午的宣講結束后,和局長一行緊接著又徒步進村入戶走訪。我想陪同,但和局長握著我的手說:“今天,州教育局的同志也在,走訪回來后,我們要好好商量一下新洛村的教育幫扶工作,你留在村委會好做些準備。”沒想到這一握,竟成了永別…… 三年的脫貧攻堅路上,和先念和新洛村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聽到他不幸犧牲的消息,村民們紛紛前來吊唁。70多歲的余樹生一家是和局長的結對幫扶貧困戶,在和先念的支持下,余樹生家種了半畝當歸和兩畝木香,價格都不錯,實現了1萬多元的收入。得知和先念犧牲的消息,老人悲痛萬分,不停地擦著眼淚說:“和局長常來我們家,用傈僳語給我們講解黨的政策,給我們出主意、想辦法。和局長來幫忙后,我們兩老口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這樣的好人走了,我們心疼啊。” 余躍華是一位60多歲的傈僳族老人,也是和先念的結對幫扶貧困戶。他至今都清晰地記得和局長第一次來家里時的情景。“和局長輕輕推開院門,一腳踏入泥濘的院子,接過遞來的水杯就喝,滿是灰塵的凳子擦也不擦就坐下,一點不嫌棄,這哪像個局長啊。”余躍華說。和先念到余躍華家后,一看房子,二看糧食,三看牲畜,拉家常了解情況。不久,在他的關心下,余躍華家的院子鋪上了水泥,房前屋后做了排水溝,和先念還給余躍華家送來了一只優質種羊。 余志華也是和局長的結對幫扶貧困戶。現在,脫掉貧困帽子的余志華正信心滿滿地駕駛著新買的農用運輸車奔向大好前程。想起和局長幫扶自己家的點點滴滴,余志華禁不住淚流滿面。他說:“和局長把我們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他幫助我家寫脫貧計劃,教我們如何勤儉持家。去年,我家的收入超過了貧困線,今年又買了農用運輸車,到工地上跑運輸賺錢,日子越來越紅火了。想不到,我的恩人卻走了,永遠地走了。” 不僅普通群眾對和先念念念不忘,新洛村村干部也對和先念不幸遇難感到無比痛心。新洛村監委會主任余輝早年就認識和先念,結對幫扶后,兩人經常就村子的發展做交流。和先念對余輝說:“雖然是老相識,但我給不了你什么,反而要對你提個要求。你作為黨員干部,一定要在產業發展方面做一名致富帶頭人,你要讓老百姓看到你的腰包鼓起來了,那樣我們老百姓自然就有信心干產業了。”余輝積極發展黃草烏、川烏、桔梗、當歸、白蕓豆等產業,實現了3萬余元的經濟收益,同時帶動了數十戶群眾發展產業。新洛村的產業形成了從無到有到全面鋪開再到品種多樣的良好局面。 每次來村里,和局長和我談論最多的還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群眾會議上,他多次講:“我也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多虧了讀書才走到今天。村里的工作人員也都是農民的孩子,要是不讀書,他們未必比你們過得好。如果你們孩子讀書遇到困難了就來找我,我一定幫你們。如果誰家的孩子高中畢業考了二本以上,孩子讀書的費用我全包了。”在和局長的帶頭下,縣財政局干部職工建立了教育醫療基金,每年為新洛村學生提供資助,目前,已累計資助110人次10萬余元。全村2015年以前只有1名大學生,如今已有8名大學生在讀。通過宣傳引導,老百姓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越來越注重子女的讀書教育。 和先念一直記掛著聯接新洛村4個村民小組與外界通組公路的修建,經多方籌措資金,公路開工了,但他卻帶著對貧困群眾深深的不舍倒在了他熟悉和熱愛的那片熱土上,如今,嶄新的公路已經修通,徹底改變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通行狀況,而他,卻看不到了…… 和先念,一位身材瘦小而又充滿無窮力量的納西族漢子,我們脫貧攻堅的領路人,新洛群眾的貼心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新洛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音容笑貌,不會忘記他匆忙的腳步和疲憊的身影。在和先念同志用生命鋪就的脫貧路上,我們將繼承他的遺志,勇往直前,早日甩掉貧窮帽,走上小康路,告慰他的英靈! (維西縣葉枝鎮新洛村黨總支書記 馬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