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著記錄歷史變遷 真情傳播藏族文化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夏炎 發(fā)布時間:2021-06-04 16:03:04

裝幀精美厚重的作品封面。

日前,收到張國華老師寄送的新作《一個藏族記者筆下的文化情懷》,裝幀精美厚重,一如書中內容,圖片美觀、行文流暢、寓意深遠。讀來既賞心悅目,又發(fā)人深思。通讀了一遍,十分感慨于作者身份的多元、涉獵領域的廣泛。本文謹從自己感觸最深的三個方面,略作陳述,以饗讀者。

藏族社會變遷的記錄者

作者1992年參加工作,先后參與過地方志編撰、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商聯(lián)和媒體等工作。作者筆耕不輟,先后當過16年包括國家級、省級和地州市媒體的通訊員,隨后又從事12年新聞工作,參與編修《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志》等10部志書,完成了《迪慶民俗文化》《故鄉(xiāng)的記憶——尼汝藏族民俗文化》等多部合著或專著,執(zhí)著地記錄藏族社會的歷史、文化、民俗和人物故事。通訊員、記者這兩個身份,賦予作者深入一線,采集“沾有泥土”“帶著露水”的一手資料、體驗并記錄社會變遷的機會。

秋天的西藏鹽井鹽田,色彩更豐富,景觀如畫。

報道和通訊是最常見的新聞題材,作者以生動細膩的筆觸,講述“古老鹽井 千年鹽田”的故事、介紹“使用藏語言文字的新跨越”和絢麗多彩的唐卡藝術,從傳說中、書本上,再到查閱史料、親臨印經院等角度,徐徐展開對歷史上藏族三大文化中心之一、中國迄今最大的藏文印經院——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經院的記憶;同時以人物通訊的方式,將迪慶州歷史上學富五車、愛國愛教的第三世松謀活佛、第三世更覺活佛等共產黨的忠實朋友的故事,娓娓道來。

四川木里俄亞大村。

品讀作者采寫的文字報道,猶如徜徉在古色古香、文化傳統(tǒng)富集的民族村落。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俄亞納西族大村——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俄亞納西族鄉(xiāng)的納西族古寨,這里被人類文化學者譽為“一塊巨大的社會活化石”。文字記錄之余,作者以影像記錄藏族社會的時代變遷。攝影是伴隨作者多年的愛好,是生活旨趣,亦是記者的創(chuàng)作技能。如書中所述,“用色彩和光線描繪大千世界,將瞬間精彩裝裱為永恒美麗”,在擔任通訊員和記者的20多年里,作者用腳步丈量民族地區(qū)的土地,用影像定格一個個歷史瞬間,以自己的理解詮釋著攝影文化的魅力和靈性。

藏族特色文化的傳播者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藏文是藏族文明的重要標志。藏文在公元7世紀初吐蕃時期創(chuàng)制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格里拉藏族記者和文化學者,作者關注藏文之于藏文化傳承弘揚的作用以及藏文媒體發(fā)展對于民族文化傳播的意義。

在《發(fā)展中的藏文報紙》一文中,作者系統(tǒng)梳理了近代以來我國藏文報紙的發(fā)展歷程,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藏文報紙作為大眾傳播體系的一部分,發(fā)展取得新突破,影響力不斷擴大。不同年代創(chuàng)辦的藏文報有著各自的時代特點,但都具有藏族文化傳播、藏族區(qū)域研究、對外信息溝通、文獻存史等功能,對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推動藏族聚居區(qū)的民族區(qū)域自治,以及經濟跨越發(fā)展和社會長治久安發(fā)揮了重要影響。伴隨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傳播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影響著藏族地區(qū)民眾的閱讀習慣,也推動著藏文媒體形態(tài)和格局的不斷變化。

迪慶藏語新媒體。

在迪慶報社擔任副總編輯期間,作者用心做好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fā)展,為藏族特色文化的對外傳播打通渠道、創(chuàng)新平臺。在辦好《迪慶藏文報》的基礎上,作者先后領銜創(chuàng)辦了香格里拉藏文網、迪慶藏語傳媒微信、迪慶藏文手機報、香格里拉藏語App平臺等藏語新媒體,順應傳播新技術發(fā)展趨勢,為藏文化傳播打造了網絡新媒體平臺。同時,作者參與策劃、編審藏漢媒體數千個版面和頁面,上千篇(幅)藏漢雙語文稿、論文和攝影作品先后在國家、省、州級的報紙雜志上發(fā)表,真情書寫以藏族為主迪慶各民族的真實生活,用多種創(chuàng)作形式傳播獨特的藏族文化。

跨文化傳播的實踐者和探索者

藏族文化包含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等諸多元素,對于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受眾而言,藏族文化的傳播本身便具有跨文化傳播的屬性。作者諳熟滇川藏邊區(qū)的民族、文化、習俗,勤于新聞業(yè)務實踐,特別報道代表作《話說迪慶藏族文化與康巴文化之源流》《用民族真情書寫藏族文化》《多種文化兼容并蓄客觀展示藏族家庭》等,既有不同區(qū)域藏文化交融演變的歷史探源,也有藏族風俗文化的對外傳播;有感性而觸動心靈的講述,也有理性客觀的分析;以正向的評論推介為主,又不乏批判性的輿論監(jiān)督。作者在新聞報道實踐中運用自身專長,不斷探索、升華自己的認知體系,涵養(yǎng)文化情懷、社會責任和學術視野。

實踐之余,作者勤于理論探索,對媒體界和藏學界共同關注的諸多現象和問題有著自己的創(chuàng)見。比如在《興起中的影視藏學》一文中,作者從地理位置、歷史文化、歷史變革、國際環(huán)境、資源優(yōu)勢等五方面闡述了我國影視藏學的突出特點和發(fā)展優(yōu)勢。再如,對于困擾對外傳播媒體人的藏漢翻譯問題,作者提出漢藏新聞翻譯的標準也應遵循“信、達、雅”三個標準,通俗地說,即“忠實原文”“通順易懂”“保持風格”;作者基于實踐中的深入觀察,分析總結了產生漢藏新聞翻譯癥的“八個原因”以及克服它們的“八條對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發(fā)現問題,探索修正之道,用凝結經驗智慧的新理論反過來指導實踐。

香格里拉境內的長江第一灣。

從50多篇有思想、有溫度的文化主題特別報道中,我們可以讀到歷史的縱深感,感受到作者對涉藏新聞報道、藏文化傳播事業(yè)飽含著的真摯情感,既以記者的身份記錄藏族社會、文化和歷史,又超脫于記者、編輯等身份之外,時常在純粹的好奇心驅使下不斷延展自身的認知邊界,將對跨文化傳播和藏學外宣的探索融入學習生活。

2015年3月5日噶丹松贊林寺舉行默朗欽波大法會,人頭攢動,人山人海,排山倒海之勢。

期待作者更多的精彩作品和采訪手記,讓世人了解更真實的迪慶,以及傳統(tǒng)和現代不斷融合的當代藏族文化。

作者簡介:夏炎,安徽蕪湖人,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現供職于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責任編輯:澤仁拉姆
国产精品女主播自在线拍|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亚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一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先锋资源站先锋影院|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 久久精品9988| 精品国产福利盛宴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极品|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国产精品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蜜桃麻豆WWW久久囤产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国产精品视_精品国产免费| 538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怡红院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