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爺爺今年82歲,是位老黨員。他的一生過得非常精彩,年輕時當過兵,轉業后在我們當地政府部門工作,為群眾做了很多實事。退休后回到老家,卻不肯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而是發揮余熱,為村民們做了很多事。這些年,村里修路、建新民居、承包果園、種植大棚草莓,樣樣都有三爺爺的功勞。 三爺爺事事都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記得三爺爺當年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勸他給自己兒子找個好工作,可三爺爺鐵面無私,最終他的兒子只得在家務農。三爺爺說:“是啥材料就干啥事,種田也要好好種。”多年來,家人都習慣了三爺爺的做法,也摸透了他的脾性。 最近一兩年,大家發現,三爺爺總是悶悶不樂,連話都少了許多。有時候他一個人坐在角落里發呆,臉上總是有失落的表情。我的小叔最了解自己的老父親,他說:“老爺子這是覺得自己老了,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做事,產生了失落心理。他一輩子忙忙碌碌,幾乎每天都為大家奔忙。如今年紀大了,村里照顧他,不再讓他費心勞神,可他就是閑不住,總想找點啥事做。老爺子這個人,一輩子追求充實感和價值感。” 我明白了三爺爺的心思,試探著問他:“三爺爺,你現在還有啥心愿嗎?”三爺爺朗聲笑起來說:“我這個老黨員,有個小心愿,就是想再多做點事,不管大事小事,只要讓我做點事,我就開心。”別看三爺爺都82歲了,說話聲音還如洪鐘一般響亮。三爺爺想發揮余熱,可他畢竟這么大年紀了,能做點什么事呢? 我跟小叔商量,要不我跟我們學校領導說,讓三爺爺去給學生們上黨課。可小叔搖搖頭說:“不行,他身體不給力了,血壓高。人多的時候講話,他肯定越講越激動,到時候血壓控制不住可不行。”的確,學校的小禮堂里,好幾千學生黑壓壓在下面一坐,老爺子看到那樣的場面肯定會激動。 我忽然靈機一動,要不招呼咱們家族的人湊到一起,聽三爺爺講黨史吧。我掰著手指算了算,我們家族光小孩就有十幾個人呢,三爺爺面對自己的家人肯定不緊張,像平時聊天一樣講,孩子們喜歡,三爺爺也會很滿足。小叔一聽,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周末到了,我早早在家族群里發通知,要求孩子們都到三爺爺的小院集合。讓我沒想到的是,孩子們竟然一個不落,全都到齊了。有的大人也跟來了,他們說:“農忙過了,沒事過來聽老爺子講講課,也跟親人們聚聚,挺好的事。” 三爺爺看到來了這么多人,很開心。他開始講課了,只聽他的語調時而緩慢,時而激昂,抑揚頓挫。三爺爺結合電視劇《覺醒時代》,講了黨的歷史,他臉上的表情莊重嚴肅。這些孩子,最小的上小學一年級,最大的上高一,令人欣喜的是,他們都被三爺爺的精彩講述吸引了,個個聽得聚精會神,而旁邊的大人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天空湛藍,清風蕩漾,三爺爺的小院子里,回蕩著他洪鐘一般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