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沉默? 合時發聲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2-12-13 10:15:36
一個時代進步的標志不啻是需要科技力量的強大,也需要各種聲音的檢驗。然而沉默亦有自己的含金量,正如尼采所言:“其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我想,筑牢自己的信念,在深邃中思考,適時沉默,合時發聲,拔出人性的蕭艾,培養人性的芝蘭,便是我們今日應有的求索。 任何時代都需要敢于發聲的人,在赤光的表面找出背后投射的陰影,扯開繁榮背后的遮羞布。在公元前399年的春天,蘇格拉底在眾人注目之下,神色泰然地飲下毒酒,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場哲學申辯——他以牛虻自喻,認為當時的雅典猶如一匹昏昏欲睡的高頭大馬,而自己則是一只不斷叮咬的牛虻,縱使力量有限,仍要不斷叮咬,從愚昧無知中喚醒麻木的人民,在一片祥和里發現社會的弊病。在近代中國,魯迅先生以筆為戎,指出“吃人”的社會,束縛于封建主義之下的人民大眾在奴性的麻木狀態中蘇醒,使中華民族已喪失了的獨創之力,重新發揚踔厲;為中國雄偉無前和屹然獨見于天下帶來了無限的生機、無窮的活力 。我想,正是無數像這樣敢為天下先的吹哨人,時代才會進步,文明才有復興,人類才有希冀。 然而,在現今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并不是每一種聲音都值得肯定,也并非每一種沉默都意味著沉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隨著大眾傳媒的興起 ,發表自己的言論的渠道不斷在拓寬,各種流言甚囂塵上,“羊群效應”不斷在放大,欲望凌駕理智,認知不斷偏狹 ,理想不斷矮化。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從理性客觀的角度辯證看待一個事物。“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于深邃中思考,在沉默中洞察世事,執起忒彌斯手中的天秤與劍,發表正當的言論,拉響從眾效應的“警報器”,沖破網絡流言蜚語的藩籬,發揮主流價值的作用,洗滌污濁的網絡空間。 由此觀之, 沉默亦發聲,發聲即是沉默的自我伸張。適時沉默,合時發聲,便是我們今日應有的求索。 而今,歷史的車輪滾至腳下,我們也許無法像先哲那般,在眾人噤若寒蟬時正色敢言,在集體性沉默中引爆精神的“原子彈”。但我輩青年絕不愚昧,我們明白房間里的大象越大,所剩余的生存空間越小,所以我們拒絕虛假的祥和與失語的寧靜,愿意直面大象之粗糲、沉重。也在浮躁的社會中,以一顆沉默的心,發理性之聲,堅守內心正道,如密涅瓦的貓頭鷹一般,在黃昏到來之際,用理性和智慧反思整個白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