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年元宵節,祖母都會為我們姐弟做平安燈。這件事就像大年初一早上給我們壓歲錢一樣,極為鄭重。壓歲錢是“壓住邪祟”的意思,平安燈寓意孩子平平安安長大。正因為如此,我從小就覺得,“平安”是最美好的祝福。什么“發財”“富貴”“有出息”都不重要,平安才是幸福的標桿。祖母有意無意向我們傳達出她的人生態度,人生在世不易,不求大富大貴,平平安安即是幸福。 祖母做的平安燈很簡單,一般是點到為止,無須精致,表達出平安燈的寓意即可。在祖母看來,只要是燈籠,都可以叫平安燈。祖母有時用紅紙做個紙燈籠,里面不點燈,只做出燈籠的樣子,有時用木板和竹片做,里面可以放煤油燈或者蠟燭,元宵節晚上我們可以提著燈籠跟伙伴們去街上玩耍。那些年里,祖母的平安燈多半都是蘿卜做的。那個年代,做燈籠的材料有限,做蘿卜燈無須找材料,家里的大蘿卜有的是,就地取材最方便。做燈時,祖母會找一根粗細適中的蘿卜,從中截取一截。一般是截取蘿卜青綠的部分,因為顏色鮮亮,做出來的平安燈好看。祖母把一截蘿卜往桌上一放,然后上下左右打量一番,琢磨著該如何進行修整。心中有譜之后,開始用刀修整出蘿卜燈的雛形,先把里面掏空,再仔細打磨。不一會兒,一盞平安燈就打造成功了。里面放上一點煤油,再放一根燈芯,點燃后就可以照亮元宵夜。后來,小賣部里有賣那種很細的紅蠟燭了,做平安燈就更方便了,直接把紅蠟燭點燃就行。 年年歲歲,平安燈從未缺席我家的元宵節。祖母做平安燈的手藝也越來越好,平安燈也變得精致了不少。尤其是那種蘿卜做的,青綠的燈體穩穩當當,里面細細的紅蠟燭嬌美可人,二者簡直是絕配。祖母把燈送給我們,我和姐姐特別喜歡。平安燈代表著祖母的美好期許,她希望家里人每年都平平安安的。可人有旦夕禍福,記得那年,祖父攀上磚墻去修剪樹枝,一不小心摔了下來,把腿摔壞了。傷筋動骨一百天,到了元宵節,祖父的腿還沒好。我對祖母說:“奶奶,你怎么不送爺爺平安燈。如果送了,他就不會摔到腿了。”祖母皺了皺眉頭說:“可不就是嘛!你們都有平安燈,平安燈能保佑你們平平安安……”祖母的話還沒說完,姐姐搶著說:“奶奶,我給爺爺做平安燈吧,我已經會做了!”那年,心靈手巧的姐姐為祖父和祖母都做了平安燈。多年看祖母做燈,她早就學會了。姐姐做的平安燈,更精致,更漂亮。平安燈成了我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長輩給晚輩做,晚輩給長輩做,尊老愛幼的家風也傳承了下來。 不過,我認為祖母的平安燈最重要的是傳遞出了一種影響我們一生的態度。這種生活態度就是:繁華富貴不足論,平平安安才是福。我們的幸福標桿不像別人那么高,每年回想走過的日子,只要平平安安就覺得是最大的幸福。正因為如此,我們很容易獲得幸福感。如今,祖父和祖母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但一種生活態度卻永遠流傳了下來。元宵節又到了,我又計劃著做平安燈,送給父母,送給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