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愛花,四鄰八鄉哪的花開了她都吵著要去看一看,如果哪一次沒帶她去,她便要像小孩一樣“記仇”地念上一整年。 媽媽像花,說起媽媽,我腦海里永遠是她穿著長裙走過花田的身影,陽光照耀在她布滿笑容的臉上,她轉頭向我揮手的樣子比花兒還燦爛幾分。 媽媽是花,她盛開在四季,任何的風吹雨打都澆不滅她的熱情和樂觀。每當我被工作中的瑣事裹挾,焦躁煩悶之時,總會想起媽媽忙碌緊湊地提前一天安排好家中的“一地雞毛”抽出時間去看花的勁頭。她似乎在告訴我,沒有什么事比平淡而又熱烈地綻放一次更重要。 我發現媽媽愛花是在我工作以后,在我和妹妹的讀書生涯中并未聽媽媽提過花,那時的媽媽似乎并不愛花,又或許是全身心致力于兩個孩子的成長而忘記了自己的喜好。只記得她像永動機一樣不停地更新自己的本領,從沒讀過書的她毫無畏懼地獨自外出做學徒,回來在鎮上開過飯館、服裝店,承包過中學的教師食堂,后來,刨冰、珍珠奶茶時興起來,她又外出學習,購置設備,回來做起了冷飲。再后來,我和妹妹讀到了高中、大學,她就讓我們教她認字、使用手機上的各種APP,多數時間我們都很敷衍,覺得教了忘忘了又教,始終教不會。有時我們一同走在路上,看到布標或公告,她會一字一句地讀出來,讀錯了字,我和妹妹會大聲地“嘲笑”她。后來的后來,在我們的“嘲笑”和不耐煩中,媽媽學會嫻熟地在手機上用拼音打字,學會了使用淘寶、支付寶、抖音、微信支付……曾經,我驚詫于媽媽大字不識幾個竟能開店并完成選貨、采購、開單、算賬等一系列復雜的流程,現在回想起來,她對新事物的熱情,改變生活條件的精氣神和即便失敗也不服輸的骨氣,已然是新時代新農村女性該有的模樣。 我和妹妹工作后,媽媽依舊不肯閑下來,只是農閑的季節時常說要去看花,坐在花樹下走在花田中,我看到她滿足地笑了,和平時充滿力量的笑容不一樣,這時的笑如呼吸一般自然,更像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切負擔,嘆了口長長的氣。我知道,看花只是媽媽釋放壓力、自我調節的一種方式,回家后她依然會是打了雞血般的干練模樣,因為她心中有太多放不下的牽掛,那是家中的一畝三分地,是剛出生的小豬崽,是年邁的奶奶,是半夜給莊稼放水歸來渾身濕透的父親,是不知工作是否順利的兩個孩子…… 媽媽雖沒什么學識講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卻也用自己的半生經歷授予了我許多處理生活困惑的智慧。忽而想到胡適先生在《我的母親》中寫到:“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于我而言,但凡我能學會在枯燥無味的日子中制造一絲樂趣,但凡我能在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中仍然選擇堅持,但凡我愿意在逐漸豐富的社會閱歷下保持真誠善良,那都是母親給予我的珍貴財富。 我想,今后的日子里,無論我長到什么年紀,處于什么環境,經歷了什么磨礪,媽媽的愛總會如花香一般沁入我的心房,給我以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