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我州涌現出了一批書寫迪慶的文學作品,而本土作家殷著虹先生的散文集《哈巴村里笑聲多》,因其書名接地氣,故事發生在本鄉本土,讓我有一種親切感。閱讀之后,感悟良多,欽佩作者筆觸生動精確、文采清新感人、人物個性鮮明。 《哈巴村里笑聲多》(以下稱《笑聲多》)是迪慶州委多年組織開展“千促”活動、連續選派“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到基層、深入開展 “脫貧攻堅戰”大背景下,以作者親歷香格里拉市三壩納西族鄉哈巴村的農村工作為主題,循著這個建制村的自然環境、鄉村發展、風土人情等,講述哈巴村各族群眾建設生態美麗、和諧幸福、富裕小康家園的故事。是作者心系山鄉、贊美山鄉的寫照。 該書去年年底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匯集了作者先后在各類報刊發表的38篇紀實散文。是殷著虹先生在駐村工作期間和之后所寫的文章輯錄,也是我州目前為止唯一特定鄉村題材的作品。故而迪慶日報社為本書作了熱情洋溢的《序言》。本書富有時代風采,也會在歷史長河中持續飛出浪花。 地處哈巴雪山腳下的哈巴村,是一個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村落。又曾是一個交通狀況滯后、生活條件艱苦的邊遠山鄉。殷著虹先生在此駐村工作期間,以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把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點石成金。用手中之筆,把哈巴村的田園風光、淳樸民風和人情世故還原為生動故事,把山鄉群眾的期盼訴求、改革開放給山鄉帶來的變化寫作成紀實篇章。作品溫馨雋永、情感細膩,使得《笑聲多》猶如春風雨露、仿佛笑聲朗朗,灑落在了哈巴山鄉的土地上。書中的很多篇目曾被《今日民族》《云南林業》《云南交通》《香格里拉史志通訊》等報刊雜志轉載。 把哈巴村的發展進步作為切入點,是《笑聲多》這本書所有篇目的敘事線索。作者選用獨特題材,采取剪裁和倒敘、插敘等手法,用哈巴村的過去和現狀作對比,從中真實反映出了哈巴村的過往歲月和時代風貌。書中《山鄉白蕓豆》等篇目聲情并茂,呈現出恬靜氛圍的三壩鄉和哈巴村的美麗景象;《走進桃花盛開的村莊》等篇目觸景生情,描寫了哈巴人艱苦創業的場景,刻畫出他們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中付出的努力;而《太陽從歌聲中升起》等篇目情景交融,突出了在黨的領導下,山鄉的發展和興旺:“是歡樂歌聲的太陽,照耀著山鄉的花椒采摘季;是喜氣洋洋的太陽,點亮了鄉村人現代化建設的美好時光……” 殷著虹熟諳山鄉農事,得益于他經歷過農村生活。在問及為何投筆農耕時?他回答:“我下鄉到了哈巴村,雖然沒人要求我寫出什么樣的文章。但面對哈巴人的真情愿望,感懷哈巴村的發展變化,促使自己動用筆墨寫下駐村見聞和經歷。”真的感謝作者的山鄉情懷和寫作境界,為了使文章獨樹一幟、富有鄉土氣息,他在堅守山鄉工作的同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寫作素材。我粗略算了算,《笑聲多》一書中應用農諺、民歌和歇后語超出了50處之多。因為作者把寫作技巧與現實之筆融為一體,使得《笑聲多》既負載著正能量,又帶有泥土芬芳。因而深受當地群眾歡迎,也為迪慶文壇增添了一抹亮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浸潤著山風雨霧的《笑聲多》,對于哈巴村來說是一樁幸事,它在作者生花妙筆之下變得體面而榮耀,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鄉,演變成了有名望的地方。華麗轉身的哈巴村,從此光彩照人,被天南海北的人所關注。而情懷深厚、意味深長的《笑聲多》,對哈巴人來說,儼然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牽掛的是節氣里的遍山莊稼,念叨的也是風雨中的五谷雜糧。(《山鄉水磨坊》)” 《笑聲多》是哈巴村一代人傾情建造美麗家園的寫照。傾聽哈巴村的笑聲,讓人沉浸在歡樂喜慶當中,讀過這本書讓人感悟“高山矮山一條河,山內山外一條路。民族團結一家親,齊心跟著共產黨。(《團結菜》)”的情感鄉愁和山鄉風韻。相信爽朗笑聲的鄉音佳作,將相伴我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奏響哈巴村各族群眾的追求和希望,上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春天序曲……(《春天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