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突破自己的時候,就具象化地抓住了為數不多的機會。電影出現的每一個鮮活人物,都非常地具體,具體地活著,具體地做事情,這一點毋庸置疑。葉經理曾經也把夢想放第一,一次次又被現實困境磨平棱角;厲小海的夢想是帶著屬于他閃耀名字的存在;記星藏起過往的風采人生,踏踏實實從事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劉顯德執著于堅持進步…… 一個鏡頭足以讓我難以忘卻。張馳獨自駕車試圖克服內心恐懼阻礙的一腳剎車,是厲小海曾對他說的:“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恐懼。”他試錯動力,還是失敗了,在翻倒的賽車里他一邊痛哭流涕一邊聽著車內廣播賽車新賽季戰績。這種場景的沖擊力是難以估量的,是一種釋然也是一種和解。 大家都奉勸張馳不要將比賽進行到底,畢竟賽車本身就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但他仍一直很堅定,他說:“我努力過無數次,但我知道機會只會出現在那其中的一兩次。”這就是對夢想的極致追求,相比現實也更在乎夢想,哪怕輸得一塌糊涂也絕對不后悔。這是他對實現夢想的強烈行動,這難道并不足以讓人熱淚盈眶嗎?電影也不是止步于此,還有一個彰顯的主題叫做“團結協作”。賽車手和領航員的天作之合——孫宇強和張馳的契合拍檔,厲小海和劉顯德的最強互助。 最終結局可算是完美落幕,張馳跑完了巴音布魯克比賽全程,盡管跑車損傷太多,但是他重溫起曾經的輝煌歲月,鼓足干勁勇往直前,腿腳殘疾也并沒有影響結局的圓滿。 這是關于夢想和機遇的故事,更多的是釋放出他們對熱愛的信心,重拾起了張馳的夢想,他早已熱淚盈眶,讓自己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光明磊落的收官。 電影都會散場,但是每個觀眾的人生劇本還在繼續播放著,會有遺憾,也會有難過、欣喜、輝煌,夢想讓大家活在當下,立足長遠。以本劇中最深刻一句臺詞與君共勉:“只要反復經歷傷痛,或遠離傷痛,就能走出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