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蒙自,陽光像融化了的蜜糖一樣,甜美的滋味流淌在空氣里。當一縷桂花的芬芳掠過車窗,開車的司機笑著提醒游客說:“碧色寨站到了!” 原來碧色寨是一片寂靜山林間的村落,這片因電影《芳華》聲名大噪的土地,不僅是影視劇中的浪漫取景地,更是滇越鐵路百年歷史的活化石。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故事,正藏在黃墻紅瓦的褶皺里,等待人們去探尋。 換乘上了景交車,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而上,車窗外金黃的稻浪在風中起伏,宛如大地披上了流動的錦緞。隨風飄來手風琴版的《絨花》旋律,讓人感覺走進了曾經的故事。短短幾分鐘的車程,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將我們從現代都市的喧囂,帶入了一個充滿歷史韻味的世界。 轉過最后一個彎,一片黃墻紅瓦的建筑群豁然出現在眼前,那便是碧色寨景區。站在高處遠眺,蒙自壩、草海壩和長橋海的秋季美景盡收眼底,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又似一首凝固的秋日詩篇。太陽為萬物鍍上一層柔光,云朵在天際緩緩游走,時光在此刻仿佛也放慢了腳步。 走進碧色寨,猶如走進了從前。百年老車站靜默地佇立在那里,銹跡斑斑的鐵軌泛著冷冽的光,執拗地延伸向遠方,仿佛還在等待著下一趟列車的到來。站臺上“三面鐘”的指針早已停止轉動,卻凝固住了往昔的繁華。蒙自大清郵政局碧色寨分局、哥臚士酒店的木門緊閉,蒙自海關舊址的墻縫里,野草長得比人還高。斑駁的站牌上還能辨認出“個碧石鐵路”的字樣,磚墻裂縫里長出的苔蘚,像是時光寫下的密語。那些老建筑的古樸莊重,如同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風掠過空蕩蕩的站臺,恍惚間,似乎還能聽見汽笛的長鳴,看見往來的旅人匆匆的腳步,空氣中仿佛還飄蕩著曾經的喧囂和熱鬧。 碧色寨作為滇越鐵路河口到昆明段最大、最重要、保存最完好的車站,承載著歲月的繁華與滄桑。這條全長 854 公里的跨國鐵路,一頭扎進中國春城昆明的溫柔懷抱,一頭蜿蜒至越南河內、海防港的壯闊港灣,在山海之間勾勒出一條跨越國界的紐帶。而就是這條特殊“牽手”的彩練,像一位沉默的長者,目睹了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以及對云南錫礦等資源的掠奪和文化滲透;訴說著中越兩國之間的近代友誼,以及地緣政治與文化交融的復雜關系。那些被鐵軌碾碎的似水流年,曾經在站臺上上演的離別與重逢,早已成了歷史長河的滾滾煙云。 當我坐在碧色寨的鐵軌上,撫摸著被秋陽曬得滾燙的鋼鐵,仿佛能感受歷史的溫度。就是這條云南最早的鐵路,因只通國外、不通國內,成為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盡管一米軌距的小火車與現代標準鐵軌格格不入,卻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滇地封閉的大門,讓這片神秘的土地與世界相連。作為舊中國規模最小、修建周期漫長、運行速度遲緩的民營鐵路,在困境中頑強生長,有力地抵御了法國殖民者對云南礦產資源的掠奪,彰顯了中華民族獨立自主、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它在云南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那每一道鐵軌的裂痕,都是歷史的刻痕;每一塊枕木的紋路,都記錄著先輩們的堅韌與抗爭。 當夕陽的余暉灑在黃墻上,我從導游那里得知:“米軌” 小火車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但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碧色寨火車站、個碧石鐵路警察分局舊址、大通公司舊址、蒙自海關碧色寨分關舊址等 11 處建筑,已成為傳承火車文化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這些沉默的建筑物,如同歷史的守望者,向我們繼續講述著波瀾壯闊的歲月。 是啊,那曾經被車輪碾過的歲月,如今成了托起新軌道的路基。就像鐵軌旁不知名的野花,今年開過了,明年還會盛開得光彩奪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