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泰國佛統府,在離泰國曼谷56公里的佛統府,一年一度的泰國紋身節在Bang Phra廟舉行。泰國各類神秘的節日一向遠近聞名,而紋身鑒賞典禮可謂是其中最奇特的,每到三月,該典禮都會在這里舉行。每年有數千名泰國男子來到佛統紋身。他們相信紋身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驅魔避邪。(來源:鳳凰網)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紋身是獨特個性及自我的一種體現,許多人迷戀上這種疼痛的美麗,并將其視為性感和魅力的象征。而在全民信仰佛教的泰國,紋身也被賦予了一層神秘的宗教意義,由僧人在寺廟內為信徒紋上的經文和特殊的佛教圖案更是被泰國人奉為保佑平安,驅除霉運的護身符。每年3月,曼谷近郊的佛統府都會舉行大規模的紋身節慶典,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向佛教僧侶致敬并告誡人們遵從佛教向善宗旨。 泰國紋身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3世紀到16世紀的大城王朝。早期的泰國紋身圖案只有佛像和佛經,用以表示紋身者的勇氣和毅力,而紋身者也以士兵居多,因為當時的紋身被認為能夠保佑人體不受刀槍傷害,士兵們在自己身上紋上佛經和佛像圖案以保佑自己能在戰場上得勝而歸。隨著時代的發展,紋身的圖案逐漸增多,逐漸擴展到神靈、符咒以及及一些動物和神獸,紋身者相信每種圖案都代表不同的含義:比如,老虎圖案能使人變得勇敢,大象能夠使人獲得力量,但是大部分圖案都具有保佑平安和安身立命的意義。這樣的紋身也被稱作是佛教紋身。 “這個儀式的主旨就是讓所有的佛教信徒和民眾們聚集起來,銘記佛教高僧的教誨。而僧侶為民眾紋身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讓紋身者時刻記住佛教宗旨,這些紋身圖案中包含的經文都來自佛教巴利文,因此也被賦予宗教意義。古代這些紋身主要用來保佑征戰沙場的士兵安全歸來,現在則主要為了傳承這一宗教文化。” 雖然也有不少人對這一“上身”現象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不過對于一心向佛的泰國人來說,這些現象來自于虔誠的信仰和宗教力量聚集的氣場。一名在現場被“神靈上身”的民眾通差事后向我們描述當時的感受: “覺得自己昏昏沉沉,知道被上身了可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這種感覺很難形容,但是只會發生在有紋身的人身上,我相信這表示神靈和佛祖在保佑我。” 當然,紋身節只是當地民眾和信徒們一年一度的一次慶典,在這一節日之外,邦帕寺每天都會迎來許多信徒和民眾,期望為自己求得一個保佑健康平安和生活順利的紋身。來自佛統府的素批叻可以算是一名資深的紋身愛好者,在他身上,大大小小的佛教紋身不下數十個,幾乎覆蓋了他的整個上半身,對他來說,紋身帶給自己的不僅僅是命運的轉變,還有心靈的平靜。 與外界普通紋身使用的機器不同,寺廟內的佛教紋身都由僧侶和師傅用長長的鋼針一針一針刺成,不僅體現僧人和師傅的技術,同時也是對紋身者忍耐力的一種考驗。對于佛教來說,寺廟內一直相對避諱女性,但是傳統的佛教紋身卻沒有這一禁忌,僧人在不觸碰女性身體的同時可以為女性紋身。但是這一做法也因此而受到一些非議和不理解,因此為了避嫌,現在寺廟內僧人僅為男性紋身,女性則由專門的師傅負責。一名在邦帕寺從事紋身工作近二十年紋身師傅表示,“這里紋身的手法主要是完全靠手一針一針的刺上去,沒有用機器的,邦帕寺現在可以說是泰國最有名的佛教紋身寺廟,許多外國人也都慕名而來,不過寺廟內一般是不讓自己選擇圖案的,僧侶和師傅會根據紋身者需要紋身的部位選擇合適的圖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