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披露,2011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為90.2%,失業率近一成,比2010屆略有上升。同時出爐的專業預警中,動畫、法學等專業登上了高失業風險的“紅牌榜”。 ?? 矛盾 政府機構最易“低就業” ?? 藍皮書顯示,2011屆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有14%處于低就業狀態。“低就業人群”指從事與專業不相干的工作,并且在本地區月收入最低的1/4群體,所處狀態為低就業狀態。分析認為,我國2011屆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約為499萬人,按比例推算,2011屆大學畢業生中,有約70萬畢業生處于低就業狀態,其中,自愿低就業畢業生約52萬。 ?? 畢業半年后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單位就業的2011屆大學畢業生處于低就業狀態的比例最高,本科為20.7%,主要是由于自愿低就業造成的。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單位就業的畢業生處于低就業狀態的比例最低,本科為7.5%。 ?? 政府機構就業滿意度最高 ?? 藍皮書顯示,在就業的2011屆大學畢業生中,有47%對自己的就業現狀表示滿意,其中本科為50%,高職高專為44%。 ?? 2011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就業滿意度最高,為60%;在“民營企業、個體”的就業滿意度最低,為43%。 ?? 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是警察、建筑師和稅收工作者,均為78%;最低的職業是旅館服務臺職員,為27%。 ?? 煙草制造業是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行業之一,為74%;最低的行業為“醫療健康用品零售業”,為32%。 ?? 預警 建議紅牌專業學生另謀出路 ?? 報告發布的專業預警將專業分為紅牌專業、黃牌專業和綠牌專業。 ?? 藍皮書專家組建議對于這些紅牌專業已在讀的大學生,可采取措施鼓勵轉專業,采取“轉專業”和“二學位”等辦法,分流紅牌專業的學生到綠牌專業去,以達到短期內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的目的。此外,削減紅牌專業的招生量,增加綠牌專業的招生量。 ?? 專家同時強調不能一刀切,應該“優勝劣汰”,通過專業監測和預警系統,對培養質量差、就業能力落后的省份或高校的紅牌專業,實行減少該專業招生乃至個別高校該專業停招的辦法。 ?? 發展 對雇主越“忠誠”月收入越高 ?? 藍皮書指出,2008屆大學畢業生畢業三年內平均為2.3個雇主工作過,其中本科的平均雇主數為2.1個,低于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平均雇主數(2.6個)。 ?? 本科的動物醫學類和藝術類畢業生三年內更換雇主最為頻繁,平均雇主數均為2.5個;本科地礦類畢業生平均雇主數最少為1.4個,工作最為穩定。高職高專的藝術設計類畢業生平均雇主數最多,為3個。 ?? 調查發現,更換雇主的行為與月收入相關。2008屆本科畢業生中,畢業三年內一直為1個雇主工作的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為5273元。工作過的雇主數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為5個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畢業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僅為4461元。 ?? 行業 煙草業本科生半年后月薪高 ?? 藍皮書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2010屆、2011屆連續兩屆呈現增長。全國2011屆大學畢業生月收入為2766元,比2010屆的2479元增長了287元。其中本科畢業生增長了236元,高職高專畢業生增長了340元。 ?? 根據不同的收入統計,2011屆本科專業門類中,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其月收入為3297元;最低的是教育學2621元。高職高專專業門類中,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材料與能源大類,其月收入為2763元;最低的是農林牧漁大類2027元。 ?? 如果按照行業的薪資排名,2011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業是煙草制造業,對應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業是采煤業。 ?? 2012年大學畢業生“紅黃綠牌”本科專業 ?? 紅牌專業 ?? 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 ?? 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 ?? 黃牌專業 ?? 除紅牌專業外,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藝術設計、美術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 ?? 綠牌專業 ?? 月收入、就業率持續走高,失業量較小且就業率滿意度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型專業。 ?? 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審計學 ?? 觀點 自愿“低就業”忽視潛能 ?? 藍皮書主審王伯慶指出,很多高校畢業生都愿意考公務員,覺得安全、清閑。這是滿意的一方面,但實際上很多人考上之后覺得上班容易打瞌睡,薪資不夠,不論是收入還是鍛煉自己技能上和自己的培訓不相符合,甚至和當年的期待不一樣。為什么要考公務員呢?這本身就成了一個問題。 ?? 對于這一現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提醒學生和家長,諸多數據的看待,需要長期短期結合。特別是那些自愿低就業的畢業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忽視了自己的秉性和潛能,沒有考慮到自己能力的最大實現,價值的最大發揮。如此,盡管有比較高的滿意度,但很可能僅僅是從短期薪資方面考慮,忽視了理想。當短期生存的愿望得到滿足,他們需要得到發展的時候,便會發現早已與曾經的理想擦肩而過,如此造成幾年之后的就業滿意度降低。(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