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二十年后的同學聚會”,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識。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個“十一”黃金周,各種類型的同學聚會成為溫馨的節日一景,許多離開校園多年的同窗好友選擇重新聚首,共同追尋美好的青春記憶。專家表示,同學聚會熱反映了現代人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和情感需求,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都有益處,同時也需要正確引導和組織,避免出現一些負面效應。 黃金周里追尋青春記憶 彭東在濟南一家媒體工作,今年他大學畢業已經整整10年了。說起這個黃金周里畢業10周年的同學聚會,他非常興奮:“如果沒有這次聚會,許多同學可能一輩子都很難再見上一面。” 彭東于1998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信息管理系信息學專業。他告訴記者,現在有了手機、QQ、MSN等,大家聯系都方便了。前段時間與幾個同學一聊,說畢業10年了應該搞個聚會,把在全國各地工作的同學聚在一起,回母校看看。于是在濟南的幾位同學就開始張羅,確定在這個“十一”長假聚會。 結果,全班52名同學來了37人,兩天半的活動讓大家沉浸其中,不亦樂乎。他們9月29日報到,30日上午在當年的教室里開了一次主題班會,由班長主持,還請來了當年的輔導員。下午,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還看了沒來的同學傳來的視頻資料,晚飯后基本上按當年的宿舍為單位分頭活動了。10月1日上午,彭東和同學們去了一趟濟南近郊的百脈泉游玩。 彭東說:“大家經過這次聚會,更加珍惜學生時代的感情和友誼。同學的感情是最純的,即使大家的社會身份已經千差萬別,但在這里都還是當年嘻嘻哈哈的樣子,因為大家彼此太知根知底了。” 在山東省立醫 院工作的邢永艷國慶假期參加了初中同學詹文娜的婚禮,她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我倆已經有N年沒見面了,雖然都生活在濟南,但平常只是用手機聯系。”她告訴記者,“初中三年我倆形影不離。現在她結婚了,可能以后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但她在我心中的樣子永遠都不會變。” 同學聚會催生“聚會經濟” 記者了解到,與同學、戰友聚會成為許多人的假日選擇,而日益增多的同學聚會也引發了新的商機,成為假日經濟的一部分。據了解,5460(中國同學網)、CHINAREN等同學錄網站都開設了專門的網頁,為同學聚會提供便利,而一些專門為同學聚會提供服務的公司也應運而生。 濟南同學聚服務有限公司已經運營4年了,這家公司的負責人林承春告訴記者,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加上假期提供了時間,同學聚會會越來越多,但要組織聚會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比如要安排食宿,聯系學校的教室、食堂,需要拍照、錄像、布置會場等。這些瑣碎的事情如果由當事人自己去做,要牽扯非常大的精力,而專業的公司可以利用多年積累的資源,為參加聚會者提供優質的有償服務。 林承春認為,同學聚會有一些特殊的內容,目前旅行社、婚慶公司都難以完全勝任這項業務,因此,從全國來看,雖然專門針對同學聚會的服務公司還只是剛剛起步,但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今后,就像人們辦婚禮需要請婚慶公司一樣,同學聚會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請專門的公司。 謹防同學聚會“變味” 不過,在同學聚會現象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些人在聚會時,現在賺錢多少、官有多大成為主要話題,維系純真同學情誼的聚會,竟演變為自我炫耀、斗富攀比或“積累人脈”的名利場。有的聚會不僅沒能加深感情,反而產生了誘發心理焦慮的副作用。 一位網友調侃道:“那些混得好的同學熱衷于開同學會,就是來看別人的落魄和女同學的艷羨;官當得太大的人不會輕易參加同學聚會,怕給自己惹麻煩;混得不好的總是裝得老成持重,因為不懂時尚名牌,怕說錯話被笑話,索性不開口。” 山東工業大學1994級外語系畢業的陳勇今年也參加了畢業10周年聚會。作為聚會組織者的陳勇告訴記者,在組織聚會前就考慮到同學之間發展狀況有差異,為避免出現尷尬的氣氛,聚會之前大家就約定,首先費用實行AA制,防止有人“充大款”;其次大家聚會時的話題以回憶往昔為主,少談現在的工作,以免帶上功利色彩。 山東師范大學教授權朝魯認為,同學聚會是一個很好的交流信息、聯絡感情的機會,通過同學之間推心置腹的交談,能起到互相鼓舞、激勵和促進的作用,大家也應該積極參加同學聚會。但對于那些可能帶來壓抑、焦慮等不良情緒的聚會,應在組織活動之前就有所考慮,做到提前防范,正確引導。 彭東說:“同學聚會是一次回味青春夢想的機會,是為了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重新出發。如果變成一個自我炫耀的場所,那么同學聚會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