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月10日召開疾控系統抗旱防病電視電話會議。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在會上對疾控系統抗旱防病工作提出要求。 王宇說:旱災是一種漸進性災害,危害群眾健康的首要問題是大面積人群飲用水短缺;隨著生活環境惡化,清潔、消毒條件受限,易引起各類疾病如腸道傳染病的暴發;如旱情持續過久還可能出現營養不良性疾病的流行。 他要求各地疾控機構一是結合旱災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特點,加強水質監測;二是做好重點疾病監測,包括細菌性、病毒性以及化學等因素造成污染的檢測;三是加強災區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及預警工作,對聚集性病例和不明原因疾病及時進行調查、核實,早期發現和及時處置傳染病暴發疫情、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密防范重大疫情的發生;四是加強群眾健康教育和技術指導,讓災區群眾掌握飲水衛生、預防食物中毒和中暑防治的衛生知識和方法,增強自我保健能力。 旱災時期可能爆發的各類疫情及其防治: 一 呼吸道傳染病:干燥而寒冷的氣候適合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之傳播。 流感: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并發癥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 二 腸道傳染病:旱災地區用水不足,飲用水及個人衛生難以維持,有利于霍亂,痢疾及甲型肝炎等疾病傳播。 霍亂: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性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典型病例病情嚴重,有劇烈吐瀉、脫水、微循環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治療不及時常易死亡,屬甲類傳染病。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性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典型病例病情嚴重,有劇烈吐瀉、脫水、微循環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治療不及時常易死亡,屬甲類傳染病。 痢疾:痢疾,古稱腸辟、滯下。為急性腸道傳染病之一。臨床以發熱、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膿血為主要癥狀。若感染疫毒,發病急劇,伴突然高熱,神昏、驚厥者,為疫毒痢。 痢疾初起,先見腹痛,繼而下痢,日夜數次至數十次不等。多發于夏秋季節,由濕熱之邪,內傷脾胃,致脾失健運,胃失消導,更挾積滯,醞釀腸道而成。 甲型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食欲減退、惡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 能異常。部分病例出現黃疸,無癥狀感染病例較常見,一般不轉為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 三 病媒傳染病:湖沼地區干涸成為雜草叢生的低地,提供鼠類優越的生活環境;野生鼠類亦可能因食物減少房舍,提高汗塔病毒等疾病發生之危險。另河川斷流形成大量水洼,亦利于病媒蚊滋長,如瘧疾等。 瘧疾:瘧原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本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來源:新華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