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時節要吃“苦”嘗“酸” 夏至,標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來。盛夏酷暑,如何養生也成為人們關心的大事。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該時節的起居調養應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宜早睡早起,做到勞逸結合。此時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并可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和酸性食物,以利清泄暑熱,增進食欲。 李艷玲表示,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很容易發生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疾病,如果過食油膩食物,會傷害脾胃,影響營養消化吸收,因此,這個時節宜食綠豆、西瓜、大棗、雞肉、牛肉、鯽魚、豆漿、甘蔗、梨等清淡食物。 除了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外,為了抗菌消炎、解熱去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夏至時節還應“刻意”去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李艷玲表示,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生物堿、維生素、苦味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熱除濕、抗菌消炎、幫助消化、增進食欲、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清心除煩及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作用,非常適合夏季人體所需。“夏季可食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芹菜、蒲公英、苦菊、黃瓜、雞毛菜、仙人掌、野蒜、枸杞苗等。” 李艷玲特別提醒說,盛夏時節,人們出汗多而易丟失津液,除了要吃苦味食物外,還應適當多吃些酸性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不僅能斂汗止瀉祛濕,還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欲。如烏梅具有解熱、除煩、止瀉、鎮咳、驅蟲等功效,能夠增加抗菌力,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結核等都有抑制作用。 夏日炎炎,人體需水量大,可以飲用淡鹽水或綠豆湯,但綠豆湯不要多喝,更不能當水喝,不能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癥、黃汗等多種疾病。每天可用溫水洗澡,適當鍛煉身體,鍛煉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為涼爽的時候進行,場地可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為好,劇烈的運動不宜做。此外,還應增加午睡,以補充夜里的睡眠不足。 夏天持續高溫、高濕的天氣很容易使人曬傷和中暑。李艷玲提醒說,此時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采取防曬措施,如打傘、戴遮陽帽、涂防曬霜等;隨身要備有人丹、藿香正氣水、十滴水、清涼油等。另外,從服裝的顏色上來講,最好穿紅色的衣服,因為紅色的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進而保護皮膚,防止皮膚老化甚至癌變。(安寧 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