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溫忽冷忽熱、早晚溫差較大,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抵抗力較差的人群、嬰幼兒、老年人較容易感染上傳染病。春季教流行的傳染性疾病是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下面為您盤點了需要預防的春季流行性傳染病,希望對您的生活有所幫助。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較普通感冒病情較重,恢復較慢,主要表現為發熱、怕冷、頭痛、咽痛、全身乏力酸痛、不想吃東西,以及其他一些類似于感冒的癥狀。接種流感疫苗是防范流感比較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變異很快,因此,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在流感季節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也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水痘 水痘作為兒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在春、冬季節會出現一個發病高峰期,一般潛伏期有2~3周。水痘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皰疹和血液中,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可以降低該病發病率。 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是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傳染病,從發病到出疹約3—5天,發熱從低熱到高熱伴隨流涕、流淚、結膜充血、畏光等癥狀。出疹時體溫可達40℃。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出疹前病狀較麻疹輕,伴有低熱,食欲減退。一般1—2天后即出疹,先見于面頰,一天內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多無疹。 皮疹起初類似麻疹,以后軀干、背部疹融合成片,持續3天左右消退。 腮腺炎 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種腺體的疾病,此外還可侵犯生殖腺等。發病時除發熱外,伴有局部腺體的腫脹與疼痛,小兒還可合并腦膜腦炎,成人多發生胰腺炎和睪丸炎(男性)。 麻疹、風疹、腮腺炎、流腦的預防主要是接種疫苗,這幾種疾病多發生在成人身上,早發現、早隔離,注意環境衛生,要勤開窗通風,衣物勤洗、勤曬,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一般在5至7月出現流行高峰。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現為發熱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重癥病例早期可能沒有皮疹,但可出現頭痛、精神差、肌陣攣、嘔吐等臨床表現,也可出現嘴唇青紫、呼吸困難等癥狀。絕大多數患兒一般在一周內可自愈,但當出現高熱不退或出現頭疼、表情淡漠、嘔吐等重癥臨床表現時,要立即到醫院治療。確診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流腦 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經呼吸道傳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6歲以下兒童患病率最高。患兒從感染病菌到發生臨床癥狀,潛伏期多為2-3天,最長可達一周。其特點是起病急,突然發熱,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皮膚瘀點(或瘀癍)及抽搐和頸項強直等異常癥狀。嚴重的可在數天內死亡,或留下腦性癱瘓、腦積水等后遺癥。3歲以下嬰幼兒除發熱、嘔吐以外,常常拒乳拒食,并伴有腹瀉、睡眠不安、尖聲喊叫,容易誤認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流腦流行季節,凡有以上癥狀患兒,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中新網生活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