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現在兒童的健康狀況令人堪憂,很多是由于平時的不好的生活習慣導致的,比如近視,肥胖等等,同時伴隨的還有兒童心理疾病的高發。 這些問題的根源很多是家長直接造成的。在孩子幼年時期盲目地給孩子喝國外奶粉,認為國外的奶粉就比國內的好,其實,只要奶粉適合孩子,就是好奶粉,家長一定要根據自己孩子的自身情況進行挑選。 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怕外面有細菌不讓孩子出門,過度使用消毒液,導致孩子抵抗力下降、運動能力喪失、發育遲緩甚至髖關節變形。飲食過于精細,導致咀嚼不良、發音不準。 洋快餐的過多食用也是導致孩子性早熟與肥胖的一大誘因。家長的攀比心理直接影響到了孩子。吃洋快餐竟然成為小朋友之間相互炫耀的資本,結果直接導致孩子身體素質的下降與心理的問題。 但從心理發展理論來看,過度保護會影響兒童的心理發育。家長總是事無巨細地關照、保護孩子,會限制孩子能力的發展。孩子最終要走上社會,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最好的保鏢是自己”。家長的過度保護使孩子的能力沒有得到發展,一走上社會就會相形見拙。 人的智力無疑是在社會活動中發展的,限制兒童活動的過度保護,實際上就限制了兒童智力和心理活動的發展。過度保護的兒童很少有機會去探索,去努力發展和表現自己的智力。更糟的是,由于很少有需要自己動腦、動手的情境,這樣的兒童進入社會中常表現軟弱、退讓和懶惰,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不愿動腦筋想問題。這樣,不僅嚴重影響兒童自身智力的發展,同時還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