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從此,香格里拉品牌從虛擬走向現實。10余年來,迪慶在打造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的影響力中,旅游產業逐步走強。 熱 全國黃金旅游線之一 變化大,源于“香格里拉”這個品牌的創建和知名度的提高。 10多年前,說起香格里拉這4個字,國人可能沒有多少概念,但在一些外國人眼中,這4個字等同于人間天堂,它最早出現在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但具體的位置,希爾頓并沒有明示。 1997年,云南省組織調研組,對“香格里拉”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從7個方面進行論證,得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慶”的結論,并于同年9月,在迪慶召開新聞發布會向世界宣布這一結論,引起了國內外對迪慶香格里拉的極大關注。 2001年12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至此,這個世界級的品牌以法定的形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被注冊了下來。香格里拉從理想走進現實,這給當地旅游、經濟發展創造了極大的空間,香格里拉縣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來自香格里拉縣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35.95億元,是2002年4.8億元的7.5倍。2011年的固定投資達到了67.34億元,更是10年前的22.9倍。2011年,海內外共有600多萬游客前來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也成為了全國八大旅游黃金線路之一。數字雖然乏味,但是卻能從中發現香格里拉這10年發展的速度。 美 建成5個國家公園 雪山、草原、牦牛、高原湖泊……初次走進香格里拉的游客,不禁會被這里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觀折服,更重要的是還會為這里的靜謐所震撼。用到過香格里拉旅游的人的說法就是:在香格里拉,推開窗戶就是一道美景。 香格里拉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境內雪山林立,虎跳峽氣勢磅礴,草原牦牛隨處可見,高原湖泊靜謐迷人,藏民族的獨特民族風情讓人向往。香格里拉縣就地取材,這兩年來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并在其中一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2006年,香格里拉建立了普達措國家公園,將原來數個分散的景區整合包裝。整個國家公園的規劃面積1300多平方公里,內部包含了高原湖泊、高原植物、高原草甸、原始森林等多種高原風光。而后,香格里拉乃至整個迪慶州旅游都參照了國家公園的發展模式,并陸續建立起了虎跳峽國家公園、維西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梅里雪山國家公園和香格里拉大峽谷國家公園共5個國家公園。 如今,這些國家公園不僅僅是迪慶州旅游的發展方向,其他一些省市也紛紛派人前來學習國家公園的管理和發展模式。 旺 搭旅游快車民眾受益 如今走在香格里拉的街頭,一棟棟藏式風格的建筑連在一起,這讓香格里拉縣城成了州市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地方。可就在10年前,香格里拉縣城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條水泥路,甚至也沒有幾盞路燈,城市中的房子都還多以土木結構的藏式住房為主,不要說是游客,就連外地人也見不到幾個。 在導游李海燕的記憶里,游客開始多起來,是從2000年開始的。剛開始來香格里拉最多的還是外國人。到了2002年之后,旅游人數開始了井噴式增長。2005年,李海燕成了一名導游。到了今年,全香格里拉共有3000多名導游。李海燕記得,2002年以前,村里人賺錢基本上都是靠砍木頭賣錢,但現在,要想賺錢就是買客車跑旅游、當導游、開酒店,旅游的直接從業者就有兩萬多人。 藏藥、藏刀、牦牛干巴等特色產品也隨著香格里拉旅游的發展興盛了起來,以藏刀為例,現在的香格里拉活躍著10多個品牌,而在10年前,這些藏刀的傳統技藝幾乎快要失傳。游客開始認識這個地方后,也對當地比較濃郁的民族特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旅游發展起來,建塘鎮尼史村村民也在旅游發展中走上致富路。每到旅游的旺季,村民就將家里的馬拉到縣城旁邊的納帕海草原上,為游客提供騎馬游草原服務,每人一天的收入差不多有400元。(史效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