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戰屢敗不丟人 華夏心理網心理咨詢師 曹芬元 當今的社會競爭如此激烈,以至于那些即將走入社會的大學生們人人心頭多了個沉甸甸的包袱。于是,包袱就成了一種纏繞在心頭的壓力。 面對這些壓力,有些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并不十分理性。他們盲目地往那些“看上去很美”的職位投出了簡歷,卻并不了解這份工作的性質,也不了解這個職位的責任,這份工作究竟離他們的性格、愛好和能力有多遠。結果,在跟考官面對面的“交鋒”之后,他們失利了。 反復幾次面試失敗后,遭受打擊的大學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行,適應不了這個社會?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自我否定。 專家三個建議: 第一,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需要的工作到底是什么,要客觀地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未來的道路。除了自己的能力,你最需要考慮的是自己的性格和愛好。如果你確實喜歡某一種工作,你就能在這個工作崗位上獲得快樂和滿足,并不斷克服困難,創造出成績。 第二,不要給自己設置“最好的工作”、“最好的職位”。你對某一種工作的預期越高,你就越接受不了失敗的事實,也越難與現實妥協。 第三,不要害怕“失敗”。其實每一種經歷都是一種財富,成功會讓你品嘗勝利的果實;而失敗,會讓你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從而可以不斷彌補自己的缺點,并走向最后的勝利。記住,“屢戰屢敗”倒過來就是“屢敗屢戰”,曾國藩在一系列敗仗之后最終獲得了勝利,你為什么不可以?你需要注意的是,在暫時遭受失敗時,不要總是放大自己不好的一面,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面試,面對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