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過度的擔心大可不必,白領們現階段應少動多看,以求穩的心態熬過這個經濟形勢的過渡階段。從現在開始,謀定而后動的職場態度是比較恰當的。???? “兄弟,你公司情況如何?有裁員計劃了嗎?” 現如今,那些外企白領一族已經不再用相互探討股市虧盈作為打招呼的常用語,而改為了關注各自的飯碗。由美國金融風暴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很多國家刮起了裁員潮。 對于中國的職場人士來說,金融危機已經不只是一個爆炸新聞,而是演變成了一個關乎自己生計的切身“威脅”。“金融危機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網絡熱帖,已經成為外企白領們應對降薪、失業打擊的交流方式。 “大裁員名單” 讓國有單位成了香餑餑 曉然(化名)曾是GE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市場經理,她是前年通過嚴格的選拔從另一家外企跳槽來到GE的,卻在兩年以后放棄了這份工作,轉行到了一家事業單位做了一名普通的行政人員。 在曉然的周圍,有不少同事都選擇了離開了外企,自謀出路。為何在金融危機的當下,白領們選擇跳槽?按照網上盛傳的“金融危機十項注意”中的頭條就是不要辭職,不要換工作,是什么給予了他們這樣的勇氣? 事情起源于一封列舉了多家跨國企業、大中型國企和私企的“大裁員第一波”企業名單。這份囊括了178家企業的名單已經通過各大公司的企業郵箱在白領中廣為傳播,其中涉及22家跨國企業、40家國內大中型企業和116家國內中小型企業,使白領階層出現一片恐慌。 諾基亞、摩托羅拉、惠普等跨國公司都榜上有名,這份郵件除了具體列明 “裁員企業”名單,還評價了經濟不景氣形勢下,20個行業的“不景氣指數”和6個行業的“景氣指數”。 《市場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越是有名氣的行業內著名企業,越是容易進入流傳中的“裁員企業名單”。隨后“榜上有名”的企業紛紛出來辟謠,并且大多數公司都表示對未來的經濟趨勢抱著樂觀的態度:著名網絡公司土豆網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裁員20%,對此該公司申明:裁員一事純屬虛構。國內最大的招聘網站之一的智聯招聘則被傳因資金斷鏈面臨倒閉,對此,智聯招聘市場部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網站運營十分穩定,并沒有裁員降薪等計劃出現。 雖然名單有些夸大的成分,但在曉然看來,郵件里提及的外企公司裁員信息多半是正確的,同時通過減車貼、嚴格報銷程序等方法變相降薪的公司更是不計其數。 其實最讓曉然他們憂心的不只是裁員和降薪,而是身在世界一流的公司卻最先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沖擊。 曉然感嘆:“當初對全球排名前500的大牌企業的發展有著神圣憧憬,但現在外企的競爭力已遠不如前。雖說外企既風光、收入又高,但并不是每年都風調雨順。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外企的同事都認清了一件事情,穩定才能求發展,所以很多朋友都放棄了外企求職之路,而轉向事業與國企單位。” 外企: 對中國區員工“手下留情” 今年28歲鄭晨(化名),是IBM公司的一名高級銷售, 4年多來,他憑著不錯的表現終于在公司站住了腳,而最近他突然感到憂心忡忡。 雖然IBM在“名單”中被劃入了不景氣行業,但并未出現在“大裁員第一波”的企業名單中。這要歸功于IBM亞太區高級副總裁秦尚民在10月底全國職業經理人高峰論壇上的一句“承諾”:在目前這種經濟形勢下,IBM在亞太區的業務相對正常,至少到目前還無裁員計劃。 《市場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行各業在遭受金融海嘯沖擊的同時,全球經濟危機的到來讓跨國巨頭們既有的中國計劃更加堅定,盡管他們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毫不猶豫地擎起“裁員”之劍,但對中國區員工則“手下留情”。 諾基亞中國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上述裁員不會波及中國員工。裁員只是在芬蘭、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地進行,與中國公司沒有關系,當然諾基亞中國公司也會進行相應的組織架構調整。 隨即摩托羅拉、西門子中國公司都就裁員人數表了態:針對“裁員3000人”一事,摩托羅拉相關人士表示,裁員3000人的數字不一定準確,但摩托羅拉中國區不會裁員。西門子中國公司也表示,西門子全球業務架構的重組對中國公司業務不會有太大改變。西門子對在華業務非常重視,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還因為西門子中國公司在其全球業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鄭晨看來,雖然現在IBM“無緣”裁員,但他們把這次的裁員風暴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大崩潰時期硅谷的蕭條狀況相比較,一時間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一份針對美國就業市場的調查稱,有56%的企業高層預期來年裁員,47%的員工憂慮失業,25%人開始翻閱招聘廣告或更新自己的履歷表,為可能面對失業做準備。 “是否被裁掉”的困惑一直困擾著外企白領,一旦有點風吹草動,最擔心被裁員的就是外企的小白領。“無從證實的種種傳言讓白領們人人自危,”豐田公司相關負責人這樣告訴《市場報》記者。 專家: 裁員潮并未出現 無需恐慌 一段時間以來,裁員和失業,逐漸成為老百姓街談巷議的關健詞,所謂的裁員潮真的出現了嗎?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對我國的就業局勢已經產生影響,并且影響還會逐步加深。進入10月份,在就業方面已經出現了三個變化:第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速下降,由前幾個月的9%增幅,下降到10月份的8%,乃近年來首見。變化二是企業的用工需求出現下滑,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第三,企業崗位的流失和新增的崗位相比,出現了負增長。 有專家表示,最近這三大變化,直接反應了我國的就業形式的嚴峻。如果說解雇的高潮還沒有到來的話,現在也顯露一些漲潮跡象,但是還沒有必要過分恐慌,盡管就業增幅出現了9%到8%的這樣一個回落,但仍保持在8%以上,中國經濟在世界上還是屬于高速增長。 社會心理學專家孔軍輝教授在接受《市場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主動炮制裁員企業名單和歸納出“金融危機十項注意”,反映出公司白領們一定程度的恐慌心理。 孔軍輝教授認為,前一階段經濟處于持續上升階段,給予白領隊伍一定的自我價值實現與滿足感,致使白領隊伍不斷壯大。現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使白領們“一下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已往的環境”,產生擔心的心理在所難免。 不過孔軍輝教授也建議,過度的擔心大可不必,白領們現階段應少動多看,以求穩的心態熬過這個經濟形勢的過渡階段。從現在開始,謀定而后動的職場態度是比較恰當的。 高招: 擴大市場才是過冬關鍵 人才和資本畢竟是社會財富的重要支撐,在金融風暴向深度延展之時,情形也將極為慘烈。那么下一步,人才去哪里、資本往哪里流,必將是企業經濟變局的重點。 奧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滔表示,減員并非是最好的方法,哪怕是現在就是冬天的話,我們應該想辦法去過冬,而不是減員。作為企業主來講,怎么面對市場,爭取一個很好的有利機會,擴大自己的市場,這樣可以把有些員工進行分流,也是一個好的方法。所以當企業家在面對企業經營困難時,在危機情況下如何去面對,以顯示自己的責任,這是最關鍵的。 IBM亞太區高級副總裁秦尚民在全國職業經理人高峰論壇上坦言, 企業可以將IT作為一種拓展業務的手段,通過IT更好地做一些內部控制和管理。雖然一些企業可能會緊縮其在IT方面的投入,但事實上各公司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借用IT好好整合公司內部的一些資源,這對各大公司和IT業自身來說反而是一個機會。 對于這一點,似乎跨國巨頭們都早已想到,日前惠普與重慶市政府合作,將在當地建設一座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工廠,以完善供應鏈。戴爾創始人邁克爾·戴爾22日也率領戴爾6位高管齊聚上海,親自督戰。他表示,將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加大投資。 由于歐美是金融危機最嚴重的地區,各大巨頭紛紛加碼中國區業務也許是明智選擇。(市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