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拖拖拉拉的“多動兒” 典型癥狀:做事懶散、積極性不高、對工作沒有太大的抱負。通常的心態是“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晚一天是一天”,就算泰山壓頂,他們仍然能做到不緊不慢地前進,在他們的字典里,似乎從來沒有“緊急”這個字眼。 典型案例2 Julie在政府部門中的某個事業單位擔任文職,日常職責就是收發郵件、接聽來訪電話以及處理一些日常雜事。清閑的工作加上Julie本身的懶散性格,愈發造成了她對工作拖拖拉拉的態度,如果領導讓她提交一份文件,Julie永遠是在領導要求的最后一天才開始著手準備。 因為每次都是在匆匆忙忙的狀況下完成的,Julie的工作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久而久之,領導也覺得她工作缺乏積極主動性,沒有效率。 案例2分析 Julie的職場多動癥或許是做事拖拉搞的鬼。由于性格的關系,可以看出Julie本身對工作的積極性并不高,并不希望能在職場上有積極的建樹,只是希望能穩定地做這份工作而已。 像Julie這一類先天形成的職場“多動兒”,歸根結底是她拖拉的性格,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對工作厭倦的因素在里面。事實上,美國德寶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瑟夫·R . 法拉利發現,做事拖拖拉拉也是一種病,而且有方法根治。法拉利教授將那些喜歡把該做的事情盡量往后拖的人,稱為患有“慢性拖拉癥”。做事喜歡拖拖拉拉的人全世界都有,遠比人們想象的復雜和普遍。根據最新研究,約20%的美國成年人是“慢性拖拉癥”患者。 案例2調整建議 1.在出現第一個“拖拉”念頭時,就將它徹底否定并給予制止或懲戒。心理學上有個有趣的“破窗理論”,假設有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如果其中一扇窗受到破壞而沒有及時修補,那么其他完整的玻璃窗也會陸續遭受到破壞,最后這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墻就會變成一堵破窗墻,這其實與“多米諾骨牌”效應一致。 2.給自己一個相對自由的緩沖期。對于拖拉成性的人來說,要想一下子改掉這個毛病是不現實的,不要打算一口吃成個胖子,這只會使你感到過多的壓力,以至于讓你產生放棄的念頭。試著將一項工作分解為若干可付諸行動的小步驟,然后扎扎實實地從第一步開始做起,直到完成。 3.有些職場“多動兒”是十足的完美主義者,在開始工作之前,他們早已嘗試著從每個角度來全盤分析自己的工作,然后希望自己能積累到某個程度,或挑選到一個完美的時間點再去工作。可惜的是,強制性的反復思考只會使自己陷得更深,從而使采取行動變得越來越難。所以放棄那些該死的完美想法吧,就從現在開始,停止思考,然后去做那些你應該做的事情。 4.時不時地給自己一些“糖果”犒勞自己。自我激勵是一種比較積極地治療拖拉癥的方法,在每個階段適時地鼓勵自己,在工作的間隙,給自己一塊巧克力或是一個伸懶腰的機會,你會發現,事實上,你的工作效率已經在提高了。(來源:搜狐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