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塔,又名“浮屠”,是一種與佛教教義聯系最緊密的建筑物,無論北京八大處的佛牙舍利塔還是西安大雁塔、山西五臺山臺懷的白塔寺大白塔、少林寺塔林或是云南大理有名的三塔,都與佛教關系密切。在藏傳佛教盛行的迪慶,古往今來建有不少佛塔,其造型大多似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頂為星星、太陽、月亮、華蓋之下有十三層圈圍、稱法眾十三層,再下部為一扣缽,再下層即方形基座,這種形式的佛塔,以造型稱之為“扣體式”佛塔。 在藏語里、稱佛塔為“曲登”。意為供奉和依托之處,屬于佛教“三所依”之一?!叭馈奔础吧碇馈薄鹣瘢罢Z之所依”——佛經,“意之所依”——佛塔。佛祖釋逝牟尼35歲成佛,在迦尸國波羅奈斯城初轉法輪。自此有了“三寶”——佛、法、僧。佛即釋迎牟尼,法即他所講授的《經典》,僧即當時扳依佛祖,聆聽講經的出家人,此后40余年里佛祖輾轉各地,講經說法,僧人和信徒有了所信仰和依靠的對象。然而,當佛祖80歲之時,將進入涅。眾弟子悲痛不已,問佛祖說:“你離去后,我等將何所依。”佛祖說:“我與爾等留下‘三所依`,即‘佛像、佛經與佛塔`。今后,你們可以此三為供奉,依托之所在?!? 佛示寂后,他的舍利被諸小國分存,建塔供養,諸國之間遂能和睦相處。佛祖的舍利子也被迎人中國,如北京八大處佛牙舍利塔,自遼代建成,毀于八國聯軍人侵北平之時。諸弟子在清理廢墟時,找到這顆佛牙舍利,予以保存,在1958年經中央批準重建佛塔供養。由此,我們知道,一般佛塔,是用以供養佛祖及歷代高僧舍利的建筑物,過去在漢地,一般建于寺院院內與大雄寶殿相對的位置。在藏區,有建置于殿內的金質、銀質寶塔、以供養高僧和活佛的法身或舍利,也有建造在高坡和路道口的大型石塔。 (王勁梅/圖 文章來源:云南旅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