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民族文化。藏式餐飲更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你行走在西藏的鄉村或城市,風格各異的藏家宴或藏族民俗村總會躍入視線,琳瑯滿目的各式藏餐讓你目不暇接。 “近年來,西藏的發展速度迅猛,加上交通的日益便利和當地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這些原因促使我到西藏投資藏餐及其他民族文化產業。”拉薩藏村藝術品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彭祥君說。 彭祥君是四川成都人,1997年開始在西藏經商,在拉薩最繁華、最熱鬧的八廓街開設了西藏最大的唐卡藝術品商店。幾年前,他又投資上千萬元在八廓街開設了集藏村印象風情餐吧、藏村藝術品銷售為一體的公司。彭祥君說,現在人們到西藏來旅游,都想品嘗一下藏餐的味道,于是他聘請了本地有名的藏餐廚師共同打造藏村印象風情餐吧。 上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旅游業逐漸成為西藏支柱產業之一,西藏旅游熱促使當地飲食結構走向多元化,使西藏烹飪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獨具藏民族飲食文化特色的藏餐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如今的藏餐早已打破了“酥油+糌粑+牛羊肉”式的傳統材料構成,也突破了由酥油茶、人參果米飯、灌湯包子、手抓羊肉、大雜燴菜、酸奶、青稞酒等組成的待客模式,與現代社會同步發展,成為講究營養、口味、色澤和品味的綠色餐飲文化,深受藏族同胞和海內外游客的喜愛,使西藏“綠色飲食”名揚四海,并逐漸發展成為風味獨特,講究營養、口味、色澤和品味的綠色餐飲。 “現在的藏餐保持傳統飲食文化的特點,但又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改良,主要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在口感和味道上接受藏餐。”西藏自治區烹飪餐飲飯店協會秘書長曹健說,交通的便利帶來了巨大的人流,這又帶動了西藏旅游、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的發展。 “過去,藏餐停留在自給自足,也就是藏族群眾自己做自己消費,很難談到什么藏餐產業。可如今,隨著西藏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對外交流的更加廣泛,西藏的藏餐業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商機。”曹健說,現在關鍵是如何讓藏餐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與時俱進,做精做好,讓全世界的人們認識和了解藏餐,并喜愛藏餐。 值得慶幸的是,很多從事藏式餐飲的企業和相關部門意識到了如何才能與時代同進,更好地發揚藏餐文化,更廣地走向市場。 一些有識之士認為,西藏應該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士來藏交流、調研,讓他們到寺廟、到牧區、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去,真正地去感受原汁原味的西藏文化,加深他們對藏餐文化乃至整個西藏文化的理解,讓他們也融入到藏文化中來,為藏餐文化的發揚光大出謀劃策,最終讓藏餐和藏餐文化能夠真正地立足國內,走向世界。 一些知名的藏餐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將藏餐做得十分有特色。香格里拉、贊普宴、瑪吉阿米等藏餐企業,將藏式與漢式、西式餐飲很好地結合起來,不斷推陳出新,改良后的藏式美食得到了國內外各地客人們的肯定。 而一些資深的藏餐烹飪大師們也在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制作色香味俱全的藏餐,并讓它成為全國八大菜系外的獨特菜系,是我畢生追求的夢想。”西藏賓館廚師拉巴次仁說。次仁群培所著的《拉薩地區藏餐菜譜》《藏餐菜譜》和青海出版的《藏族常用飲食辭典》等,為藏餐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如今,餐飲作為旅游業中的重要一環越來越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同時,它也作為旅游的相關產業帶動著其他產業,餐飲業的發展改善提高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更成為人們致富奔小康的法寶。在城關區亞旅館東側的度尼亞餐廳到城關區雪域旅館南側的雪域餐廳,一條短短的街道上聚集了四家不同風格的餐廳,還有兩家藏式甜茶館,在西藏旅游旺季時,他們的生意個個都非常紅火,其中一家藏餐吧的老板旺堆說:“現在我們的餐廳生意非常好,這說明藏餐很有市場潛力,但僅僅滿足當前市場上見到的這些菜肴還很不夠。我想只有把西藏各個地區的特色菜全部開發出來,才能真正顯示藏餐的魅力。”(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