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洪程? 究竟什么樣的扶貧模式才能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是人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就此,2005年以來,維西縣在塔城鎮川達村傈僳族山寨朵那閣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現在,筆者談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一、朵那閣的過去 朵那閣是一個生態良好的傈僳族山寨,有90戶人家328人。村子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林下資源十分豐富。由于交通、信息閉塞,這里保留著傈僳族原始的建筑、民族歌舞、民風民俗,別具特色。 2005年以前,這里不通公路,不通自來水,不通電,不通廣播電視,不通移動電話,刀耕火種,群眾的生產生活十分落后,尚不能自給自足。 這就是朵那閣——一方面擁有豐富的生物、旅游文化資源,另一方面十分貧窮落后的朵那閣。 二、朵那閣的現在 這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美麗的傈家山寨:滿眼滴翠,滿心歡喜。村子四周的山上長滿郁郁蔥蔥的森林,林間杜鵑花星星點點開得很爛漫,不知名的鳥兒唱著歡快的歌謠飛翔在湛藍的天空。藍天下、林蔭間是頗具傈僳族建筑風格的民居。置身其間讓人心曠神怡。 修舊如舊,特色鮮明。朵那閣村子里的道路全部用青石鋪成。90戶人家,家家住進了維修改造后的民居。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維修改造是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的,既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又保留了傈僳族建筑風格。 在推進朵那閣傈僳族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設中,扶貧部門堅持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托這里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傈僳族文化特色,加強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朵那閣民族文化特色村。 朵那閣傈僳族特色旅游文化村建設項目是2005年啟動的。到目前,朵那閣村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已經解決,一個特色鮮明,集觀光、娛樂、購物于一體的旅游景點基本建成。去年11月,該村迎來了第一批德國客人。今年春節,國內游客紛紛前來朵那閣村觀光。 特色產業,富民興村。朵那閣村文化活動廣場旁邊是群眾文化活動室,是一棟傈僳族風格建筑,群眾可以在這里讀書看報,可以排練文藝節目。 在文化活動廣場斜對面,是一個外地人開的農副產品收購店。目前,朵那閣小賣部已經發展到3個,群眾在村子里就可以做買賣,農副產品就地賣上了好價錢。 種植中藥材是朵那閣群眾收入的重要來源。去年,朵那閣村民小組人均經濟收入達到3126元,比扶貧初期的人均收入增長了57.6%。今年,朵那閣村家家種藥材,藥材種植面積將比去年增加120畝。靠著良好的生態和特色產業,朵那閣群眾走上了持續發展道路。 三、朵那閣的啟示 如今的朵那閣是一個環境優美、生活富美、社會和美的美麗山村。其經驗給我們深深的啟迪: ——扶貧開發工作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路子。朵那閣的優勢在哪里?在生態,在生物資源,在傈僳族文化。扶貧開發就是要讓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因此,開發的前提是搞好生態保護,搞好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持續發展。 ——扶貧開發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做好統籌規劃,強化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首先,找準朵那閣扶貧開發定位:傈僳族特色旅游文化村。其次,搞好朵那閣傈僳族特色旅游文化村中長期發展規劃。維西縣扶貧辦結合實際制定了《朵那閣傈僳族特色旅游文化村中長期發展規劃》,對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作出科學安排,體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與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第三,按照《規劃》穩步推進。到目前,朵那閣扶貧開發工作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通路、通電、通廣播電視、通移動電話、通自來水的目標。村內衛生道路建設、民房改造等工程基本完成,改善了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為傈僳族特色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沒有特色就沒有品牌,沒有品牌就沒有跨越發展。在推進朵那閣扶貧開發工程中,維西縣始終堅持兩個保護好:一是保護好朵那閣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保護好朵那閣傈僳族特色文化。這兩個保護好塑造出朵那閣獨具特色的品牌,為朵那閣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突出特色,發展產業。產業是富民興村的核心。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維西縣始終緊緊圍繞朵那閣實際,大力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林下資源開發和中藥材產業,做到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使朵那閣群眾走上致富道路。按照《朵那閣中長期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朵那閣旅游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將進一步改善,旅游文化產業將成為朵那閣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興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