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各民族的傳統節日繁多,總計達100多個,主要包括有生產性節日、文娛性節日和宗教性節日。藏族的主要節日有“藏歷新年”、“轉山節”、“賽馬節”、“丹巴節”、“神山節”“箭友節”、“格冬節”等;傈僳族的主要節日有“闊時節”、“吃藥節”;納西族的有“二月八”、“谷次次”;彝族的有“火把節”等。同時藏、傈僳、納西、白、彝等民族還習慣過漢族的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這些節日雖然在一定的時令舉行,但其內容包羅萬象,成為政治、經濟、生產、生活、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社會交往、民族心理等的綜合反映。 一、藏族傳統節日 1、藏歷年,原為藏區最隆重的節日,但迪慶藏族群眾大都已習慣于農歷春節,藏歷年逐步成為寺廟僧侶的節日,故又名“阿噠洛色”(意為“喇嘛年”)。節日方式既相延了原來程序,又具有迪慶的特點。一般過三天,第一天不訪親會友,第二天村寨內處處是身著盛裝互相拜年的人群,并到神山燒香,此后聚于廣場歌舞,直達通霄才盡興而散。 2、春節,藏族把農歷春節看作最隆重的節日。大年初一是春節中最神圣吉祥的日子,早晨,家中年長的老人先起床梳洗后,口念六字真言,燒天香祈禱新的一年全家發達興旺,老幼平安。佛龕前布置輝煌,陳設紙花及各種供品,點燃耀眼的酥油燈,供上青苗,擺設“竹素切瑪”(五谷斗)。親朋間互相拜年已成為一種習慣。奔子欄一帶藏族村寨,初一清晨男子無論長幼齊出動上神山燒香,婦女們一路歌舞送出村口。待男人們歸來,婦女又齊聚村口迎接,此時紅男綠女各式各色華麗鮮艷的服飾,竟相炫耀,光彩奪目。隆重熱烈的歡迎儀式,充分顯示家庭鄰里的和睦相親,整個春節期間到處一片歡騰,各村寨之間還進行歌舞,騎射比賽,人們按年齡輩份相約,或郊游或轉經或做客,直至正月十五后,才開始勞動。 3、“默朗欽波”會,“默朗欽波”意為大祈禱。為佛教節日。農歷正月十五,各地較大寺院清早舉行盛大的酥油花展。白天舉行迎佛、轉經等活動。 4、神山節,農歷三月十五日,德欽縣升平鎮藏民無論男女老少都匯聚于“貢卡通”,焚香祭祀卡瓦格博神,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 5、轉山節,農歷四月十五日,為佛教祖師釋迦牟尼成道日,寺院舉行法會。尤以維西達摩祖師洞最為熱烈。 6、賽馬節,農歷五月五日為漢族端陽節,亦為藏族最熱鬧的節日。這天,中甸城萬人空巷,到草綠山青的五鳳山下,參觀來自各村寨的騎手們的精彩騎賽。近幾年來,由于政府部門的提倡和支持,香格里拉賽馬節已成為藏區開展精神文明活動和物資交流的盛會。 7、箭友節,這是德欽縣瀾滄江一帶藏族男性青年的娛樂節日,一般在農歷二月中擇日舉行。與會者一邊射箭,一邊喝酒。 8、“格冬”節?? 農歷冬月二十九,中甸舉行“格冬”節(德欽各寺日期提前,各地不同)。“格冬”藏語有九樣食品燴煮聚餐的含意。也是喇嘛寺最隆重的跳神舞會,故又名面具舞。寺廟有專用全過程舞譜,器樂為嗩吶、混金大鈸、長號、人骨號、白螺號等,音樂低沉莊重。舞者手持各種道具,以神祇的身份和舞蹈內容定跳神活動場面十分壯觀,來趕會的藏民云集于寺中,多達五六千人,可謂盛極一時。 9、香格里拉弦子節 ,農歷五月初七至初九德欽縣各鄉鎮選派出民間文藝表演隊到縣城參加民族民間文藝調演、服飾表演。調演的內容有具有德欽特色的弦子、熱巴及民間各種舞蹈;有祝酒、祝福的歌及各種民歌。以展示民風民俗、弘揚民族文化。 10、登巴節 ,香格里拉縣洛吉鄉尼汝村藏族的傳統節日,農歷七月十五,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的盛裝,到仙人洞舉行祭祀山神活動,還舉行賽馬、打靶、斗牛、跳鍋莊舞等娛樂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