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來香格里拉縣建塘鎮阿格藏醫門診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38歲的阿格醫生剛為一位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治療完一個療程,又一位患者已經等在旁邊。“有時正想好好的閑上一天,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但好像很奢望羅。”樂觀開朗的阿格自門診開張以來,每天醫治患者,從沒休息過一天。“其實現在這樣已經條件很好了,以前我就讀衛生學校時,在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加強學習手法練習,那時一年里,只逛街過一兩次。” 在阿格的門診里,掛滿了患者康復后送來的錦旗,“醫德高尚,救死扶傷”、“再造新生、急危救難”等等,阿格以家族的傳統接骨治療法與迪慶藏醫骨傷治療法運用與藏醫學、針灸、理療康復相結合,治愈了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頸椎)骨質增生、腰椎退行性改變、單純性骨折、關節脫位、面癱等病例,通過外在的治療達到治愈,避免了手術后帶來的創傷及后遺癥。奔子欄鎮的魯茸丁爭曾經因為腰椎間盤突出,路都走不了,在阿格的精心治療了,如今已經完全恢復。在德欽醫院工作時,阿格的口碑在百姓中流傳著,大家都知道,醫院里有個阿格醫生,有一劑神藥。行醫以來,阿格已治療好上萬名骨質增生、關節炎、風濕病、摔傷、砸傷的病人。 阿格的迪慶藏醫骨傷治療法是以傳統藏醫創傷學理論為基礎,與具有接骨功效的天然鮮草藥搗成糊狀外敷藥相結合。結合本地資源條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迪慶藏醫骨傷治療方法。阿格將迪慶藏醫骨傷治療法與家族的接骨傳統治療法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一套系統的骨傷治療方法。通過整復、外敷藥、內服藥、功能鍛煉等治療,增強了骨折的修復能力,更好的促進肌體早日康復。 阿格出生于云南省德欽縣云嶺鄉,原來家庭主要收入靠瑙巴亨噻家族藏醫骨傷療法、二哥藏族傳統民間唐卡手藝及務農維持生活。阿格是迪慶州有一定知名度的藏族民間傳統藏醫骨傷療法傳承人——瑙巴亨噻家族藏醫骨傷療法第六代傳人,精通藏文(藏醫)、漢文。阿格從小受家庭影響,三歲起就跟隨父母學習瑙巴亨噻家族傳統藏醫骨傷療法。在讀小學和初中時期,她對療法漸漸掌握了,1994年,她就讀于迪慶衛校。在迪慶衛校就讀期間,通過在校學習的藏醫醫學理論及中醫理論基礎上結合假期母親傳授的治療技能,在校內及周邊村寨都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1998年,阿格畢業后在德欽縣人民醫院藏醫科工作,在院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克服困難創辦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德欽縣藏醫骨傷科,每年治愈病人上萬人次,2010年調到迪慶州藏醫院理療科工作。在和興明醫生的栽培下,憑借扎實的整復骨傷功底,一年的時間里全面、熟練的撐握了迪慶藏醫骨傷療法的整復,外敷藥加夾板或牽引固定等迪慶藏藥的臨床應用和治療技能。2013年辭職, 她開辦了阿格藏醫門診(民族醫藥藏醫學)。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過去阿格的家族是當地最有名的土司——瑙巴亨噻。瑙巴亨噻家族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傳統藏醫骨傷療法及藏族傳統民間唐卡繪畫是家族式傳承的技藝。家族內傳承人在三歲時擇吉日舉行拜師學藝儀式,傳承不分男、女,只傳家族內的人。瑙巴亨噻傳統藏醫骨傷療法的創始人為扎西。扎西創始瑙巴亨噻傳統藏醫骨傷療法的故事隨著骨傷療法的技藝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生在土司家族的扎西從小就酷愛繪畫但因看到村內很多人因骨傷帶來的病痛及死亡,從16歲起就在家中飼養小猴子,通過對小猴子四肢關節進行人為性損傷后,又進行復位和矯正,最后進行解剖觀察,并在布上繪出猴子的骨格結構,在不斷的總結中逐漸摸索出一套骨傷的治療方法,22歲時就對村里骨傷患者進行嘗試性的治療,經過幾年的實踐到37歲左右就能醫治輕微骨傷,并將技藝傳授給次子區匹。 阿格的父親阿堆四歲起就和父親學習,后來,靠給別人治骨傷維持生計,28歲時將整套的骨傷療法傳授給阿格的母親尼瑪次姆,尼瑪次姆的爺爺精通民間偏方草藥,也將這門技藝傳給了尼瑪次姆,尼瑪次姆和阿堆將兩家世代相傳的草藥配伍成三大品種(外敷草藥、外擦藥水、外用藥膏),夫妻倆成為德欽縣有名的骨傷醫生,阿堆除能治愈常見性骨傷外還能治愈粉碎性骨折,治愈了20多例粉碎性骨折患者,在尼瑪次姆和阿堆的總結、充實、升華下,將瑙巴亨噻家族的藏醫骨傷療法形成一套具有傳統性和獨特性的治療體系。1988年受德欽縣衛生局的邀請,在德欽縣衛生院就職,并帶徒傳藝,主治骨傷 。1989年因突發腦溢血去世。阿格和哥哥魯茸吉稱就和母親繼續學習。 為了繼續傳承瑙巴亨噻家族骨傷療法,阿格在全面熟練撐握治療技能的同時,不斷的通過學習與實踐將12種草藥種類增加成14種,配伍成外敷草藥,增加了藥引(因涉及秘方不祥寫),避免了草藥對皮膚引起的過敏癥狀。在傳統的外敷治療的基礎上把8種草藥配伍成外擦藥水,所用藥引能加大促進血液循環、祛風除濕。用藥引和8種草藥熬制成藥膏,用于按摩時涂擦,能更好的促進肌健修復及避免因按摩引起的皮膚干燥。 對于阿格來說,善待一切病人是行醫準則,曾有討飯人和流浪的啞巴帶病進門,她治了病又送錢物,經濟拮據的老鄉來治病,她只收很少的錢,有難人遠山阻隔,她就寄藥,疼痛者臥床于家,她提藥上門……每天不下50位病人受到她幫助。“接骨神醫”、“這樣的醫生打著燈籠也難找”。在阿格的診所里,掛滿治愈的病人送來的錦旗及鏡匾。 自開辦阿格藏醫門診開辦以來,她一直在治療過程中對學生、農村貧困家庭治療費半免,一年半免治療費用達2萬多,對老家喇嘛、孤寡老人上門義診及贈送藥品,一年總計達2萬多。 2014年,阿格以她的迪慶藏醫骨傷治療法被評選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而這之前,她也一直致力于將骨傷治療法發揚,2010年9月她曾在德欽縣藏醫院對全縣各鄉鎮衛生員培訓班中上課,講座課題為藏醫骨傷治療法及針灸理療法。2011年10月在德欽縣醫院內部授課,講授藏醫骨傷治療法及電療理療法。 如今,阿格的女兒都吉取珍就讀于迪慶州藏文中學,女兒在3歲時就跟隨外婆和媽媽學習骨傷療法,現已能進行簡單的經絡按摩、肢關節挫傷、小關節復位及復位后的治療,能配制外敷草藥及包扎。阿格醫生說,國家和黨的政策那么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大,她對自己家族的技藝也更加自信了。她也想讓女兒考取藏醫學院或者其它醫學院,通過系統的學習,將家族的藏醫技術更好的發揚廣大。除了女兒,阿格還有兩個接班人,現就讀于長春中醫藥大學的侄女白瑪央宗,和就讀于州藏文中學的立青拉姆。她希望兩個侄女也和她一起,為更多的患者排憂解難。(永基卓瑪 茍克美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