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圣潔的理想而書寫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7-15 09:27:54

——評阿布司南詩集《我的骨骼在遠方》

一、

在讀到藏族詩人阿布司南的作品之前,我對藏族詩歌的了解比較少。當拿到他的《我的骨骼在遠方》這部詩集時,感覺打開了一扇了解藏地文化的窗口,野花搖曳,白云飄舞,藏地濃郁的高原風情撲面而來。這部詩集2016 年曾榮獲迪慶藏族自治州文學藝術作品評獎一等獎,展示了阿布司南在詩歌創作上的努力和成功。

眾所周知藏族文化源遠流長,書面文學的歷史也很悠久。藏族詩人的詩歌在中國當代文學中出現比較早,比如云南藏族詩人饒階巴桑,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出版個人詩集《草原集》,這也是中國當代詩壇第一本藏族詩人的詩集。但是之后藏族詩歌的傳統雖然悠久,能在文壇揚名的詩人卻不多,所以現實中更為廣大讀者熟知的其實還是幾百年前倉央嘉措留下的情詩。一方面它以優美的風格穿越時空沖擊著我們的心靈,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一座很高的詩歌之峰,考驗并覆蓋著當代藏族詩人的創作。

這是當代藏族詩歌面臨的一大寫作困境。

近年來,藏族詩歌開始復興,出現了一個執著追求詩歌藝術,努力創造優秀作品的詩人群體,阿布司南就是“康巴作家群”中的一員。

詩歌是一個民族豐富的心靈世界溝通、表達的渠道,也是一個民族自我認知的重要方式。傳統固然值得驕傲和自豪,但是文學更需要面對的是現實的生存,并建立起新的詩歌審美機制。實現自我超越,也是藏族詩歌必須面對的問題。一個民族的詩歌除了愛情的內容,還應該有更為廣闊的視野。

所以阿來才會在為“康巴作家群”書系所作的序中強調:一個民族“未經表達的存在,可以輕易被遺忘,被抹殺,被任意篡改。”他還強調:“為什么自我的表達如此重要?因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產生的文化,都要只有依靠這樣的表達,才得以呈現,而只有經過這樣的呈現,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是各民族文化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橋梁。所以除了民族生活表象的展示之外,它還應該有文化的自覺與思考。特別是詩歌文體,它應該能把一個民族成員的心靈和情感呈現于文字,讓讀者通過詩行進入一個奇妙的境界。

阿布司南的詩集《我的骨骼在遠方》,就是這樣一部以詩為證,向讀者展示情懷,傳達自我認知、自我表達的作品。他以真誠的態度,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生命中很多個特殊的“瞬間”呈現出來。如果細分,其中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詩人個體對生存經驗和成長的生命體驗式表達,二是對民族文化深層底蘊的文化式表達。二者共同構成這部詩集的審美內涵,展現了主體豐富的心靈世界。

二、

先看看詩人個體的生命經驗,如何在詩歌中得到有效的表達和呈現。

這部詩集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收入阿布司南從80年代到新世紀三十多年中的詩歌作品85首,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詩歌體系,可以領略到阿布司南在詩歌之路上的行進和變化。他的詩經歷著由幼稚到成熟,由單純到多義的過程,也經歷著青春的宣泄性表達到理性的制約性表達的過程。

用詩歌來記錄下生命成長的階段和過程,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挑戰。它不是寫個人簡歷或者寫個人成長史,而是要努力捕捉到生命成長中內部世界的長河之波,捕捉情感和情緒的波瀾,并把它們呈現于詩行。

阿布司南寫于80年代的詩,主要是對軍旅生活的表現,同時也充滿青春的風采和氣韻。犧牲、奉獻,構成了他這一時期詩歌的基本主題。年輕的詩人從不同角度探索、表達著軍旅生活的多重內涵。有很多詩是對犧牲戰友的追思與懷念,比如《祭酒》、《在戰爭舞臺上》、《永恒的年齡》《墓碑》等詩,通過生者對死者的傾訴,使犧牲者的意義得到呈現。還有歌頌軍人妻子的《望夫石》,有歌頌白衣護士的《綠葉情》、《白帆頌》,它們從不同角度延伸著對戰爭題材的表現。

重要的是通過對戰爭、死亡的表現,詩人學會思考生命的價值意義,并開始比較深入地開掘出生命的悲劇感。尤其是后一點讓阿布司南的詩歌體現出一種深刻的審美內涵。《綠茵場邊站成一尊雕像》這首詩中就彌漫著濃郁的悲劇感。詩人選擇的角度非常獨特,詩中出場的是“一個二十歲的青春一個球迷一個青年軍官”,面對足球飛來的誘惑他卻只能“一動也不動”。詩人含蓄地把戰爭比喻成“一次‘國際性’的比賽”,這個軍官率領他的士兵英勇出征并取得勝利,他的腿卻因此而“留在老山留在南方的報紙上”。戰場和球場的畫面在詩中交替出現,構成一幅五彩繽紛的駁雜畫面,很好地表現了戰爭與和平的復雜主題。犧牲、奉獻不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而是通過這個青年軍官的形象變得無比生動和具象。因為戰爭他失去了一條腿,還失去了美好的愛情,但是他仍然“固執地愛足球愛綠茵場”,把這里當成放飛夢想的地方,繼續書寫著青春的理想。這個青年軍官的形象崇高而充滿英雄主義氣質,代表著一個時代曾經的精神高度。

在《永恒的年齡》《墓碑》等詩中,詩人繼續深化著“犧牲、奉獻”這一主題,并對世人提出警示,不能遺忘那些為了和平而犧牲的年青生命,要讓他們的生命永恒并祭奠他們的永恒。今天回看這些詩,不能不為詩人的前瞻性而感動。只有親自經歷過戰爭和犧牲,并對戰爭有過深入思考的詩人,才可能寫出這樣深刻的詩句。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構成了阿布司南這一時期詩歌的基調。同時這些詩也超越了民族性和地域性,體現出對人類普遍性問題的思考和開掘。

阿布司南90年代的詩,視野從戰場回到故鄉和草原。香格里拉是他的故鄉,也是有名的藏區。和外來者觀賞性的目光不同,阿布司南對香格里拉是“回歸”,回到熟悉的環境和事物中去。所以他這一時期的詩中出現得更多的是獵人兄弟、山里女人、遠村這些樸素的人和物,詩人以一種親近平和的心態書寫他們的生存,同時也在經歷著人生的轉變。從軍人到地方,從戰場到高原,詩人心里有淡淡的失落感,也有對時間流逝的感嘆。《風緩慢地吹》中有幾句詩句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秘密:

“那個在風中奔跑的少年,轉眼間/已到了青年,風在緩緩地吹/晚報上的新聞變成了陳跡,夜鶯/變成了玫瑰。我一臉茫然,我是一把/傾斜的梯子,但無法把自己/送向高處……”

從軍人到百姓形成的人生落差,在阿布司南這一時期的詩中比較明顯。“人在旅途”的感覺為他的詩增添了一層淡淡的憂傷氣息。《寂動》是詩人內部世界矛盾性的體現,雖然寫得有些晦澀,但仍然能感受到隱藏于詩行中的掙扎感。

在《冬天記事》這首詩中可以感受到一種面對現實的無奈和憂郁感。戰場雖然慘烈和殘酷,但有崇高和鮮花相伴。現實生活中更多的卻是瑣碎與平庸,“暖瓶爆炸了。這今冬最大的事件/無非是有人手上燙破了皮”,詩人需要面對的是“為生活奔波,為自由飛翔。”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詩歌,而是借助于詩歌的梯子,在生活中學會努力奮斗和掙扎,向著精神的高度苦苦攀援,這是文學賦予他的財富。

一個詩人只要愿意放低目光,投入熱情和關懷,便可以在大地上找到精神的依托。阿布司南此時期的詩中可以看到,他除了書寫自身的苦悶,也關注山里的孩子,追憶母校的往事,對大街上的喧嘩聲和現實生存的眾生相都有關注。

可以感受到詩人在掙扎中努力讓自己的靈魂能升到更高的位置。所以他對天空下的風景是有選擇的表達,他除了讓草原上的奶牛、山峰、河流進入詩行,還寫《菩提樹》、《月亮頌》、《天空·雪花和星星》這些充滿神圣感的事物。詩人的神思在形而下的現實生存和形而上的精神高度之間徘徊。

到2000年以后阿布司南詩歌的精神提升是非常明顯的,他已經走出前期詩歌中的的徘徊與困惑,在精神上有了某種升華。這一時期的詩歌雖然也還有沉郁和憂傷,但精神向度經過歷練后變得更加厚重和多元。通過一部詩集展示出自我在詩歌中的成長,由青澀而至成熟,由簡單而至豐富。用思想的光和情感的絲在文字中編織一幅精神畫卷,這是阿布司南這部詩集最吸引讀者的特色。

三、

藏族作為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其宗教意識和信仰不可能不對藏族詩人的詩歌創作產生影響。因為它已經滲入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影響和制約著民族成員的行為。身為藏族的一員,阿布司南的詩歌中也有明顯的宗教意識和對信仰的追求。

關于宗教,上世紀30年代,著名學者林語堂曾經用英語寫過一篇名為《吾國吾民》的文章,向西方介紹中國和中國文化。他說:“我覺得藝術、詩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輔助我們恢復新鮮的視覺,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種更健全的人生意識。”從這個角度來進入阿布司南的詩能發現很多新鮮的視角,體現著詩人對世界的認知過程。他在2000年以后寫的詩中有許多對形而上事物的思考,傳達出他在詩歌藝術上的追求和修煉。比如《某種微笑》:

“獨坐午夜/打開珍貴的標本/與一顆星遙遙相對/是誰用執著吻醒了冬眠的心/是誰用深情點燃了黑夜的眼睛/是誰用真誠構筑了詩歌的殿堂……”

一連三個不需回答的追問透露了詩人內心對世界的思辯。這一時期他的詩關注得多的是“幸福的事物”、“夢”、“走不出的河谷”等界于真實和虛幻之間的事物。民族宗教的殿堂里居住的都是神靈,詩歌殿堂里則可以容下更多世俗生活的歡樂和痛苦。阿布司南的詩在兩界之間尋覓、探索,尋找著前行的方向。從混沌走向澄明,這是詩歌的引領。在《歲月之殤》中有迷亂、困惑和掙扎,在《吹奏樂音的圣徒》中有尋找之后的皈依,并獲得一種“永不止進的精神”快感。

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還說到:“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并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詩歌通過享受簡樸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了圣潔的理想。”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詩歌也是一種宗教,它可以賜予人類精神所需的目標和高度。讀阿布司南后期的詩,有許多類似于參禪悟道式的收獲與感悟。比如《雪地上最后一只鳥》、《時光序列》、《從我房間所能望見的一座雪山》等等。

在《雪地上一只鳥》中,詩人以悲憫的情懷注視著那只雪地上靜靜佇立的小鳥,在想象中將它幻化成“一個蹲著的孩子”,以移情的方式把對人的情感投射到小鳥身上,或許那只小鳥就是詩人自我本真的呈現,讓他感受到“這個蹲著的孩子/也許過于固執,冷艷/也許因真實而被寂寞所傷。”詩的背景是深遠的天空、潔白的雪地,襯映著一只小鳥的孤獨、寂寞與純真,還有詩人熱切目光的追逐。這是詩人直面自我的瞬間,有一種真實而坦誠之美。

在《時光序列》中,詩人對世俗生活的內容有新的解讀。或者說他在追求精神高度的同時,從未放棄過世俗生活的歡娛。這是一首充滿溫暖的詩,土地、鄉民、青稞,高原的四季,親情的溫暖,在詩行中閃爍著動人的光芒。“大雪覆蓋,鳥聲絕跡/我們足不出戶/臉上充滿思念……妻和女兒始終圍在身邊……”簡樸的生活,圣潔的理想,二者在詩中結合得非常和諧,為詩歌增添了美的力量。

《從我的房間所能望見的一座雪山》也是一首內涵豐富的詩。詩中的雪山既是民族文化的化身,也可以視為支撐詩人前進的精神背景。它“在陽光下閃爍著圣潔的光芒”,是詩人靈魂的家園,是公理和法則。古老的雪山和詩人燥動的內心構成一對互補的存在,它讓詩人在永遠的眺望中建立起內心的秩序,實現靈魂的自潔。這就是宗教的力量,它不一定是對神靈的膜拜,也可以是一種圣潔的理想之光,可以照亮人生的路途。

閱讀《我的骨骼在遠方》,可以感受到阿布司南在詩歌中的上升和攀援,雖然步履蹣跚,但卻一直保持著上升的態勢。他從不停下探尋的腳步,讓身體和大腦永遠保持在路上的姿勢,在詩歌中實現自我的修煉,這是一名詩人最可貴的品質。所以,正如《復活》中的詩句所表達的那樣:“神靈住進了人的心中/于是人就只剩下了靈魂靜靜地對視。”詩歌是詩人的人生路上永遠不倒的一面旗幟,在它的引領下就可以實現靈魂的升華。阿布司南的詩沒有讓宗教的教義束縛手腳,而是取其精華,讓它成為自己詩歌之路上的一道光芒。

為圣潔的理想而書寫,已經成為他詩歌寫作中的執著追求。

四、

從詩歌藝術的角度看,阿布司南的詩非常有高原和民族的特色,而且是一種自然流露,不加修飾的特色。因為詩人筆下的藏區高原是他的生命成長之地,一切事物都與生命內容有關系。藏族是一個有著悠久藝術傳統的民族,既誕生過《格薩爾王傳》那樣厚重優秀的史詩作品,也有《倉央嘉措情歌》那樣優美、抒情充滿浪漫精神的作品。詩歌已經是藏族文學中有著悠久傳統的一種文學樣式,并對藏族詩歌今天的發展產生著重大影響。民族文學傳統對當代詩人而言,永遠是一條奔涌不息,滋養精神的河流。

阿布司南的詩歌是自由詩體,但是對一個能熟練運用藏族語言的詩人來說,母語帶來的韻律感也會深深烙在他的無意識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在韻律方面的追求。他的一些詩,詩行短小,句子簡潔,讀起來有一種朗朗上口的音韻美。比如《有一條河》這首詩:

“深深的腳印中/你的兒子/茁壯成包谷/木桶里的水/潺緩如酒/有女人在月光下沐浴。”

這些詩的韻律感都比較強,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民族風情。

此外,他的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大多和高原有關,而且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是詩人用來寄托情思的載體,它和詩人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有密切關系。在他的詩中,藏族風情撲面而來,卻又經過詩人的精心選擇,每一種事物都為表達主體心靈而存在。他詩中的意象主要有兩類,一是自然環境中的事物,諸如雪山、草地、神鷹、青裸、馬匹……它們是藏區的自然存在,也是個體生命成長的載體。眾多意象構成了與眾不同的民族生活環境,為阿布司南的詩歌增添了獨特的風格。比如《歌謠開始的地方》這首詩中,大量藏區事物密集地出現于詩行,使藏族文化的意蘊得到釋放。二是充滿神性的事物,為他的詩染上了一層莊重深層的色彩。諸如寺廟、僧侶、神佛、經卷、經幡、圣殿……它們代表著藏族的宗教信仰和永恒追求。詩人的情思在二者之間自由穿行,尋找著精神的皈依。

抒情性是詩歌的生命,阿布司南的詩在這一點上也有自己獨特的特色。

他詩中的情感豐富而多元,有軍人的熱血之歌,有追尋理想之路的痛苦和孤獨感的抒發,有對故鄉一片深情的書寫,也有在信仰中升華的快樂和幸福感。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詩人詩歌的抒情風格。

他的抒情有時是陽剛而奔放的,比如那些書寫戰爭的詩,軍人、民族、青春的三重身份為他的抒情帶來強烈的沖擊力度,具有審美的力量。

他的抒情有時是深沉而執著的,比如那些和精神性事物及信仰有關系的詩。他在抒情中傾訴內心的迷惘與困惑,思考與世界的關系,尋找靈魂的方向。

他的抒情有時是理性而有節制的,比如他的長詩《獻給阿媽》就是一首深沉而又催人淚下的作品。生命在經歷了死亡的考驗與過濾之后,詩的情感變得純凈而單純。母親的生命已經消逝,詩人是和母親的靈魂進行一場貌似平靜的長談。傾訴,是交流的重要手段,詩中滿溢著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愧疚、思念和懷想。充滿哲理的思辯又為這首詩的情感蒙上了一層理性的色彩:

“死亡改變了一切,你已經是一切/無處尋找又無處不在/你已經在我內部矛盾,在言辭中,在寂靜里……”

長歌當哭,這首詩展示了一個男人豐富多姿態的情感世界。這是一首長達一百七十多行的挽歌,每一行訴說的都是刻骨的思念。但詩人以節制的態度回敘著母親生前的往事,把情感融匯于那些積淀下來的生活細節之中,用事實來表達感情,也認真思考著生與死的奧秘。痛苦化成一場繽紛的花瓣雨,絢爛而又感傷。有節制的抒情是詩藝成熟的表現,從審美的角度看,哀而不傷,痛而不號,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表達。

阿布司南的詩集《我的骨骼在遠方》是一次成功的自我書寫,展示了他和大地、民族、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他以敞開的方式為讀者展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真誠的書寫讓讀者走進他的心靈世界,看到他的歡樂、痛苦和憂傷,感知到他在成長道路上的迷惘,也分享他在人生中的升華與感悟。正如前文中林語堂先生所言,詩歌能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也能通過享受簡樸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圣潔的理想。阿布司南的詩歌實踐正是對這段話的最好映證。相信他會繼續“在理想窗前”眺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大地”,也會繼續在詩歌的世界追求精神之境的升華。

追求圣潔理想的詩歌作品,才會永遠保持真誠而迷人的藝術魅力。(黃玲

責任編輯:鮑江平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色妞www精品一级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老司机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99热在线精品免费全部my| 久久精品乱子伦免费|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 亚洲国产精品lv|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好男人视频社区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性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