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劍川考古:云南首次掘出完整彩陶罐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08-06-18 08:44:37

  大理劍川的劍湖畔,正是金庸作品《天龍八部》里段譽失足掉入的人間仙境,“葬身于湖畔花下,倒也風雅”。如今,這里再次引起世人關注,剛剛完成的劍湖邊“海門口遺址”第3次發掘,出土的大量文物留下太多未解之謎,而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云南先民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能夠制作彩陶、種植水稻、使用青銅。

劍川海門口遺址D區。雨水抽出后顯露出的“干欄式”建筑群。記者 曲鳴飛/攝

  16日,記者來到距劍川縣城8公里處的劍湖,這個四面青山環繞的高原淡水湖泊,四季純如明鏡,涓涓細流澆灌著青綠的莊稼。如今,因湖畔水位不穩定,已無固定人家居住,而成了一片肥沃的田地。在附近村里生活的老輩人中,世代流傳的故事認為,很久以前劍湖周圍曾是繁華的村落,被稱為“水寨”,后來不知何原因,水寨消失了。

  有村民說,幾十年前,農民在耕地時就偶爾挖出過一些“黑黑的木樁”,大家都拿回家當柴燒了。也有村民會挖出一些刀狀的青銅器和陶瓷片,還有造型奇特的石片。

  若不是考古專家的到來,他們怎么也想不到,“水寨”并沒有完全消失,大量的實物在歷史風雨中沉入了地下,歷經3000年而不朽。這就是著名的“海門口遺址”。發掘出的大量文物顯示,那時臨水而建的村落,曾有過人們難以想象的繁榮。

  目前,考古專家正試圖從出土文物中,解開3000年前云南先民生活及遷徙之謎。

  1957年第一次考古

  挖泄洪渠意外掘出文物

  “遠比前兩次的成果多得多,而且有可能改寫歷史。”對于剛剛完成的“海門口遺址”第3次考古發掘,甸南鎮文化站站長劉新春用了“出乎意料”這個詞來形容。

  第一次考古,是在1957年,當時劍湖洪水泛濫,3條泄洪口又是彎曲水道,一到雨季,附近村莊即遭洪災。當時,政府組織當地群眾,將泄洪道改為直道,以期增加流量。一場轟轟烈烈的水道改造工程開始了。

  隨著溝渠的開挖,大家發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也被挖了出來——黑黑的木樁、狀如斧頭的石片、帶著綠銹的銅刀。這些情況反饋到考古部門后,有專家推斷“地下可能是一個古文明遺址!”

  于是,考古部門開挖了410平方米的一個區域,挖出了224棵古木樁和大量青銅器和陶瓷制品,還有石器。經碳14測定,這些東西的年代被界定為距今3115年±90年。這里成了記錄新石器時代云南先民生活的“海門口遺址”。

  1978年第二次發掘

  出土數百件各種器物

  劉新春介紹,1978年4月,省級文物部門決定在遺址進行第二次考古。當時,專家們在劍湖周圍開了3個探方,有近300平方米的區域。那次考古,挖出了226根松木柱,測定顯示仍是3000多年前打下的樁。同時,還出土了26件青銅器,350件石器和22件鐵器及大量陶瓷制品。

  在村民間流傳的說法是,這里在“水寨”之后,還有一個輝煌的“魯魯城”。據說,可能因遭受劍湖洪水的多次威脅,或受到野獸的侵擾,這個城向北移了7公里。

  這次的考古成果中,除了初步證實傳說中的“魯魯城”確實存在外,專家們還認定“海門口遺址”是云南青銅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然而,由于沒有正式的考古報告,這里始終沒有受到世人的普遍關注。

  2008年第三次考古

  首次發掘出完整彩陶罐

  早在8年前,劍川縣就一直希望“海門口遺址”能重新發掘。今年1月8日這一愿望得以實現。

  經國家文物部門批準后,第三次考古在省考古研究所8位專家的主持下,歷經2個多月,新開挖28個探方1350平方米的面積,再次回到3000多年前祖先的家園,探個究竟。

  發掘過程中,專家們驚奇地發現,大量的出土文物中,有2個完整的彩陶罐,這在云南遺址發掘史上,還是首次發現。這可以說明,在那個時候,云南先民已學會制作彩色陶器。此外,還有炭化稻,也是驚人的發現。

  甸南鎮文化站站長劉新春的辦公室里,還保留有一小撮紅色的粉狀黏土。據專家介紹,這就是早期云南先民用來為陶器染色的。同時出土的陶器上,也依稀可見這種紅色物質。遺址內大量的炭屑,與陶片和紅燒土在一起,說明彩陶罐是在當地燒制的。但是,3000多年前先民如何掌握這些先進的制陶工藝,仍需探討。

  三次考古發掘,都可見遺址內密布的各種炭化木樁。專家們據此推斷,這是先民們的建筑式樣。當時,為了避開漲水的侵襲以及野獸的襲擊,先民們砍伐了大量松樹做樁,并深深打進土里固定,再在第二層建房居住,與如今的傣家竹樓有點類似。

  幾次發掘共出土了2000多根大小不一的木樁,如此大規模的木樁群如何能歷經3000年而不朽,謎團還待慢慢解開。

  此前,有專家曾推斷,先民們在3000年前不可能掌握水稻種植技術,然而第三次考古次出土的炭化稻,否定了這一觀點。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遺址內還發現了粟,這種原本栽種于北方的作物,怎么會在這里出現?至今沒人能說清。

  新聞助讀

  劍川:云南青銅文化發源地

  劍川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隸屬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三江并流”老君山片區腹地,地貌形態多樣,有著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20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劍湖出水口處發現了“海門口遺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云南青銅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西漢時,劍川屬益州郡,后屬云南郡,東漢改屬永昌郡。唐六詔時稱“矣羅識詔”,后又稱“劍浪詔”。南詔時置“劍川節度”。宋大理國時期沿六詔時之舊制。元置“義督千戶”,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設“劍川縣”。元末改為“劍川州”,隸屬于鶴慶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為“劍川州”,隸屬鶴慶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屬麗江府。民國2年(1913年)再次改為“劍川縣”。

  建國初期,劍川隸屬麗江專區。于1956年重新劃歸大理。(來源:都市時報 作者: 張友平)

責任編輯:和玉鳳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免费视频成人国产精品网站 |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m|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网页大全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日本精品视频一视频高清|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精品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无码精品A|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亚洲精品91在线|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