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6月25日電(記者 楊躍萍)最近3年,地處中國西南邊疆的云南省各類企業,在“金三角”緬甸北部、老撾北部罌粟產地投資種植的糧食、茶葉、甘蔗等作物新增面積達101.2萬畝。 同時,據云南省公安廳介紹,衛星遙感測量結果顯示,“金三角”地區今年罌粟種植面積約33.9萬畝,比高峰年份的138萬畝減少約104萬畝。 據測算,罌粟種植面積的減少使“金三角”地區海洛因產量每年平均減少110噸。 世界糧食計劃署駐緬甸佤邦辦事處主任劉大耕說,在緬甸北部的撣邦和克欽邦,罌粟種植多年來一直是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在這一地區擴大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推動有利于改善當地經濟結構、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的毒品替代產業發展刻不容緩。 中國云南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國境線長達4060公里,毗鄰世界主要毒品生產地“金三角”,處于中國禁毒前沿。 上世紀90年代初,云南個別企業開始在老撾、緬甸罌粟產區種植經濟作物,拉開了“金三角”毒品替代種植的序幕。 2005年中國政府發表《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國家報告》,明確提出中國政府“繼續支持企業參與替代產業并提供各項優惠政策”。 ?。玻埃埃纺辏保痹?,中緬兩國政府正式簽署兩國在禁毒合作協議框架內開展罌粟替代種植的行動方案。根據行動方案,中緬兩國主要通過支持有實力的企業以項目合作的方式加強在緬甸北部地區開展罌粟替代種植與發展的合作。 統計數據表明,近年涉足境外罌粟替代產業的云南企業逐年增加,替代產業規模越來越大。 據云南省商務廳介紹,2007年全省有102家企業投資4.11億元,在緬北、老北新增罌粟替代作物種植面積65.3萬畝。目前,還有四川、海南、廣東、山西等地企業有意到境外實施罌粟替代產業項目。 為保障境外罌粟替代農產品的市場出路,中國每年均從緬北、老北進口大量罌粟替代農產品。2007年,逾41噸境外替代農產品返銷中國市場。 昆明海關關稅處官員鐘惠說,截至2008年4月30日,昆明海關共減免返銷中國市場的近30種境外罌粟替代農產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3.4億多元。為方便企業,昆明海關將減免稅審批權下放到了中緬、中老邊境一線的11個口岸海關。 為進一步支持境外罌粟替代產業發展,中國財政部還批準自2007年10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對云南境外罌粟替代種植項目所需一定數量的化肥給予免征出口關稅。 據云南省商務廳官員周大勇介紹,去年中國政府首次向在境外實施罌粟替代項目的企業發放扶持資金,共有82家企業得到2900多萬元國家禁毒境外替代補助。 同時,云南省財政去年還投入1500萬元,支持邊境一線6個州市在緬甸北部開展替代種植示范基地建設。 云南省力量生物制品公司近年投資3億多元在緬北、老北種植甘蔗、木薯、橡膠等14萬畝,并在緬甸色勒興建了糖廠。董事長王俊平說,公司在境外實施罌粟替代發展項目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替代農產品有市場空間,堅定了企業做好罌粟替代項目的信心。 盡管目前“金三角”罌粟替代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朱振明仍認為,在“金三角”發展替代產業是一個長期的進程,“金三角”的毒品替代種植是否能持續發展、罌粟是否不再復種,都需要時間來驗證,需要得到國際社會進一步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