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迪慶州農村經濟總收入達34422.22萬元,同比增19.98%。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達828.89元,同比增9.36%。 據統計,上半年,全州小春農作物播種面積達31.42萬畝,小春糧食總產預計達3.70萬噸,比上年增收0.05萬噸。大春種植農作物面積56.6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51.07萬畝,同比增加3.92萬畝。第二季度我州豬牛羊出欄108493頭(只),同比增加10.57%,大小牲畜存欄90.31萬頭(只),同比增加0.44%;肉類總產6659噸,同比增長19.42%。 針對我州農業農村經濟基礎薄弱的實際,州委、州政府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思路,緊緊依靠特色農業經濟,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和諧。蠶桑、青稞、馬鈴薯、藥材、葡萄,成為我州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上半年,我州繼續擴建了2300畝的蠶桑基地,使全州蠶桑基地達到了15550畝,在香格里拉縣城、德欽縣城等周邊建設2.2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維西縣繼續利用適宜種植高山藥材的氣候環境優勢,新增藥材種植面積7561畝,使藥材基地種植總面積達4.6287萬畝。德欽的優質葡萄基地面積也擴大到了4275畝。另外,全州還新建了多個生豬標準化生產基地,牦牛、犏牛和肉牛基地。通過重點扶持、積極培育發展,我州農業農村經濟產業化經營得到了進一步推進。 根據“生態立州”的發展思路,今年我州以繼續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實施農村能源開發和生態建設項目,全州農村沼氣續建項目將新建6000口沼氣池,并將投入資金設立一大批農村沼氣池鄉村服務網點。投資311萬元,計劃為項目區農民購買太陽灶2265臺,目前項目已完成實施方案審批,正進入招投標階段,預計到年內可完成項目的全部建設任務。2006年開始實施的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第二期工程,也得到了有效實施,目前,共完成天然草場退牧還草20萬畝,草原補播1萬畝,棚舍建設2200平方米,青飼料地建設0.1萬畝。 全州還開展了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認真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開展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 在抓好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州還進一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去冬今春以來,我州共完成旱改水1140畝,坡改梯834畝,中低產田地改造8010畝,完成溝渠三面光4050米,排澇治漬4000畝,客土改良3880畝,修機耕路11550米,完成農田生態建設工程70657畝,為確保我州糧油增產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認真實施了“良種工程”、“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農作物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等重大農業科技項目。 同時,通過辦樣板田、培訓班、出黑板報等形式向群眾宣傳農業科技,致富經驗,培訓農民掌握了至少1—2項農牧業實用技術,讓科技促農增收,促農發展。1—5月,我州共完成農村技能培訓970人,并組織勞務輸出31825萬人,進一步拓展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市場轉移,促進了農民增收。 (記者 石顯堯 實習生 和秋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