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殘奧會將于2008年9月6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作為東道主的中國將派332名運動員參加射箭、田徑、馬術、柔道、舉重、游泳、帆船等20個項目的比賽。 從1984年開始,我國共參加了6屆夏季殘奧會和2屆冬季殘奧會,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特別是在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我國代表團以63金、46銀和46銅奪取金牌和獎牌"雙第一"。在先后參加的6屆殘奧會上,我國共涌現出98位殘奧冠軍。 殘疾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正確看待殘疾和殘疾人是社會公平正義和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歷屆殘奧會上取得的優異成績和不遺余力籌辦北京殘奧會,都充分證明和展示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中國現有8300多萬殘疾人,涉及2.6億家庭人口。做好這支龐大的弱勢群體的體質增強工作,既是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我國黨和政府對殘疾人體育事業高度重視。2004年3月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國際特奧會代表團時強調"辦好2007年上海世界特奧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全力支持上海和北京辦好這三大賽事。"2005年11月21日,溫家寶總理會見國際殘奧會主席菲利普·克雷文時表示,中國政府全力支持北京承辦2008年殘奧會。2007年5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殘疾人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導殘疾人體育工作的開展。2007年,中共中央將"辦好2008年殘奧會"寫進了17大報告。 為了加強對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管理,1983年,成立了中國殘疾人體育協會,1985年成立了中國弱智人體育協會。之后,各省區市殘疾人體育協會應運而生。2004年7月,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中國殘聯設立了體育部,組織開展各項殘疾人體育活動。這些機構的成立使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發展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并逐步成長壯大。 在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國各地修建了20個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各省區市都建立了殘疾人體育綜合活動場所,公共體育場館也為殘疾人體育活動創造了方便條件。各級殘聯體育主管部門和殘疾人體育組織密切配合,因地制宜,開展殘疾人自強健身活動。省級殘疾人體育活動,各省區市每年分別不少于10次。全國經常參加殘疾人體育活動的達600萬人以上。 隨著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不僅增強了殘疾人體質,而且通過體育活動,使更多的殘疾人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增加了殘疾人的生活情趣,促進了他們的心理健康。運動場上,殘疾人用意志和體能去拼搏和較量,掌握了很多身體正常人都無法達到的體育技能,從一個方面實現了人的終極價值。在展示出人的創造力的同時,殘疾人體育運動還激發和展示出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精神。 通過"北京殘奧會"的籌辦和其他各層次的殘疾人體育活動開展,社會民眾對殘疾人的認識和關注度明顯提高。各地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氛圍日益增濃,各地志愿者助殘和黨員干部助殘等多種形式的助殘活動深入開展,僅北京市助殘志愿者就達到15萬人。 隨著改革開放和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我國民眾對殘疾人的觀念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尊重、關愛殘疾人。此次殘奧會在我國舉辦,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創造了良好條件,也給了中國人民一次與國際思想文化交流的絕好機會。相信北京殘奧會必將更好更快地推動殘疾人體育和各項事業的發展,進一步激發國民的人道主義精神,把 "人文奧運"的理念一直延續下去,把我國和諧社會裝點得更加美好。(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