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橘子內有蟲子”的傳言傳出后,濟南橘子銷售量急劇萎縮。作為山東及其周邊重要的批發市場,濟南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25日橘子的成交量已跌至5噸,創造了歷史同期最低紀錄。過低的價格,急劇萎縮的市場,讓橘農、打蠟廠、批發商、銷售商等環節都受到了很大沖擊。 25日,在濟南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里,一名果商面對冷清的柑橘生意,顯得一籌莫展。本報記者 邱志強 攝 齊魯晚報10月26日報道 “橘子內有蟲子”的傳言傳出后,省城橘子銷售量急劇萎縮。作為山東及其周邊重要的批發市場,濟南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25日橘子的成交量已跌至5噸,創造了歷史同期最低紀錄。過低的價格,急劇萎縮的市場,讓橘農、打蠟廠、批發商、銷售商等環節都受到了很大沖擊。而對市民來說 ,“橘子事件”爆發后,不僅是少吃一樣水果,而且敏感神經將再次被撩動起來。 果農:樹上的橘子不摘了 連日來,記者在濟南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采訪,橘子批發區域內明顯人氣不足。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一位操著南方口音的人望著滿車的橘子不住地嘆氣,又不情愿地把一個個爛掉的橘子挑出來扔掉。 她叫楊梅,湖北宜昌人,今年40歲。楊梅身份很特殊,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果農,家里有一片果園,柑橘樹500多棵,現在正是果樹結果最好的時候,每年能產20多噸橘子。 “我的橘子都是自家果樹上結的。”楊梅告訴記者,湖北宜昌和丹江口一直是濟南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的主要柑橘供應產地,不少湖北果農更是專門來到濟南市場從事柑橘的批發銷售,看到終端市場賣錢比較多,于是就靈機一動,丈夫和家人在家種果樹,自己從事銷售,把自己和鄰居家的橘子拉到濟南來批發。近年來,她一直在湖北、濟南兩地奔波。 據了解,在濟南堤口路批發市場,有一半以上都是這種“家族式”經營柑橘生意的湖北批發商。這次“橘蟲”事件,這些果農承受的損失最大。他們不僅家里的橘子賣不出去了,拉到濟南的也賣不掉,就白白地爛掉了。 “不知道何時才是盡頭。”楊梅說,剛剛和家里通了個電話,現在湖北很多人都不摘橘子了,這樣還可以省下一筆人工費。很多成熟的橘子都還在樹上,自己慢慢地爛掉。 打蠟商:無奈停工賣橘子 為了保持橘子的色彩和水分,橘子采摘后,一般都要經過打蠟這道程序。打蠟都是在當地質檢等部門監督下進行的,都是綠色無公害的。打蠟廠一般通過幫人打蠟掙取加工費,或者是自己收購鮮橘子,加工后批發給批發商,掙取差價。 在濟南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記者碰到了湖北省宜昌市一家打蠟廠的負責人。他叫童智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小溪塔鎮人。童智軍告訴記者,他的打蠟廠規模不小,手底下有80名工人,原來不從事柑橘的銷售生意,只是從果農那里收購柑橘,然后給柑橘進行清洗、上蠟等無毒化“美容”處理,再把這些柑橘轉手給外地來收柑橘的批發商。 今年廠子收購了一批橘子,準備打蠟后批發給中間商。但突然有了“橘子生蟲”的說法,300多噸橘子就壓到手里了。眼看橘子一天天“變老”,然后慢慢地壞掉。童智軍告訴記者,這些橘子壓住了不少本錢,批發商不來進貨,可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柑橘全部爛掉,無奈之下,他只能自尋出路,把部分橘子拉到濟南市場上碰碰運氣。 童智軍說,自己經營的打蠟廠現在已經停工了,工人們只有一件事情可做,那就是全力以赴地銷售柑橘。可來到濟南之后,看到頗為冷清的柑橘生意,讓他很是失望。 (本文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





